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基斯坦媒体发表批评美国对外援助先天缺陷的署名文章

来源:(驻拉合尔总领事馆) 2024-05-14 00:15

2024年5月10日和12日,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基斯坦英文媒体《国民报》《商业纪事报》和《新闻报》发表《美国对外援助的先天缺陷》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4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援助法案,为乌克兰提供600亿美元援助,向以色列提供260亿美元援助。后者正在加沙对巴勒斯坦人进行无情攻击和杀戮。这项以对外援助为化身的法案,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一旦付诸实施,必将为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延宕“拱火浇油”,让以色列更加毫无顾忌地加剧巴以冲突,对中东地区局势缓和与安全稳定构成进一步威胁。纵观美国对外援助史,拜登政府此举并不出人意料,因为美国一直以来就以全球最大的对外援助国而自居。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对外援助一向出于政治操弄和战略考量,存在先天缺陷。与其说它给受援国带来种种好处,不如说带来的更多是麻烦和混乱。

第一,美国援助利己为先。美国对外援助总是以自身利益为前提,无视受援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1949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向亚非拉不发达地区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第四点计划”,标志着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开始。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目标是遏制共产主义传播,巩固美国霸权。“9·11”事件后,美国援助目标转向支持全球反恐、保障美国自身安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倡导“美国优先”,其援助政策深受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影响,无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缩小南北鸿沟等发展问题上的责任,单方面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贸然减少甚至停止对重要多边机构的捐款,要求其他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对国际发展合作产生严重消极影响。大量事实证明,近七十年来,美国在实施援外项目时始终以服务一己之利、维护自身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美国熟练运用各种援助手段,将发展中国家牢牢捆绑在其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中,转嫁风险和责任,加剧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2022年1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美国官方发展援助同行评议报告》中指出,美国有关政策法规对发展中国家产生负面的溢出效应,而美国对此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工具和缓解措施。2023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美国金融政策已成为全球金融稳定的最大挑战。美联储去年以来激进加息,大幅推高全球融资成本,加剧国际资本无序流动,加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困难,重债穷国甚至陷入偿债的恶性循环。在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各国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收入差距扩大,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遥不可及。

第二,美国援助自以为是。美国对外援助总是附加政治条件,以干涉别国内政谋取自身利益为目的,给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破坏性影响。美国把对外援助当作筹码,善于讨价还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导致其外交政策自相矛盾、前后不一,阻碍了受援国的可持续发展。“胡萝卜加大棒”是美国对外援助交易性质的生动写照。美国擅长把对外援助作为政治操弄手段,多次中止或重新评估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所罗门群岛等国的援助。2018年8月,作为第一大捐资方的美国,以“存在无可救药的缺陷”为借口,断然停止了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捐款,使该机构一度陷入严重财政危机。据报道,此举旨在迫使巴勒斯坦接受美国人所谓的“世纪交易”,这既不道德,也不符合国际政治伦理,国际社会为之瞠目。

第三,美国援助口惠而实不至。美国反复自诩其对援助国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实际上说得多、做得少,完全履行承诺更少。应对气候变化援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就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气候援助资金,但该承诺至今没有完全兑现,就连资金到位期限也被推迟到了2023年。美国作为全球排放大户,带头“爽约”,表现差劲。英国能源研究机构“碳简报”数据显示,按照碳排放历史贡献份额计算,美国每年应向受气变影响的国家提供399亿美元援助资金,但2020年它只提供了76亿美元,在23个发达国家中出资最少。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公开承诺自当年起每年给予发展中国家114亿美元气候援助,但美国国会在2021年和2022年只分别拨款区区10亿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美国一直因缺乏诚信而被世人诟病,它并没有真正关心受气变影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同情心缺失,共情也不到位。在多边领域,美国的援助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无法兑现。

第四,美国援助是权宜之举。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并非其鼓吹的那般“慈善”,也没有持续稳定性。冷战时期,美国认为巴基斯坦是遏制前苏联在该地区扩张的前线国家,具有战略价值。1955年至1965年,就在巴加入《中央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后,美国援助才大量涌入。1982年至1991年,美恢复了中断已久的对巴援助,旨在利用巴对抗苏联入侵阿富汗。随着冷战结束,美大幅减少对巴援助,仅提供象征性的支持。1998年5月巴基斯坦宣布拥核后,美国不仅马上停止了援助,还对巴实施了严厉制裁。“9·11”事件后,美国重新将巴基斯坦列为全球反恐战争的重要合作伙伴,恢复了援助。2010年,美对巴援助达到45亿美元峰值,当然大部分是军事援助。此后,美国援助再次减少。2021年8月美被迫从阿富汗撤军后,美国对巴援助进一步锐减。除了贸易往来和有限投资外,巴现阶段没有得到来自美国的重大援助。事实再次证明,对外援助是美国的政策工具,取决于其政治偏好,美国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对外援助,更多地服务于其一己之利。   

对外援助不是免费午餐,也不是灵丹妙药。然而,它是帮助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问题、走出发展困境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推动各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利用对外援助开展地缘政治博弈,操弄地缘经济游戏。以义为先、亲诚惠容,是中国对外援助不变的价值取向。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强加于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铁原则”。通过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与巴基斯坦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贸易投资,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对外援助,其根本目标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