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黑山大使范琨在黑媒体发表《我们需要几把尺子》署名文章

来源:(驻黑山大使馆) 2024-05-14 23:16

2024年5月14日,驻黑山大使范琨在黑山国家广播电视台、亚德里亚电视台、《消息报》、《昼报》、“黑山天线”等多家主流媒体发表题为《我们需要几把尺子》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希望采用相同的标准处理相同的问题,而不是用一把尺子量自己,用另一把尺子量别人。同样,在国际事务中,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使用同一把尺子,也就是采用同样的标准处理问题,而不是实行双重标准。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为全球新能源技术发展和推动实现联合国减排目标做出积极贡献。新能源产业有助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家用的越多越好。但一些国家却给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这完全是一个基于“双重标准”的伪命题。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多重优势的结果。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拥有多重优势。一是先发优势,中国较早布局相关产业发展,进行了长时间研发投入,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二是配套优势,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齐全,大幅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三是市场优势,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可以摊薄研发和生产成本,从而持续推动新能源产品推广使用。四是人力优势,中国拥有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群体,涌现出大批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

中国新能源产业为世界能源转型和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中国新能源产业帮助解决了多国能源问题,成为稳定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从全球范围看,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假设所有已宣布净零承诺的国家均按时履行承诺,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2022年的4.5倍,光伏装机需求还需要再增长10倍。因此,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是推动绿色发展急需的先进产能,而不是过剩产能。

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应面临“双重标准”的不公平待遇。同样是新能源产业,不能把自己标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楷模,却借口“产能过剩”忽视中国为此做出的努力。同样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不能把销售自己的产品说成是“自由贸易”,却指责中国产品“冲击世界市场”。绊倒别人,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双标”行为本质上是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违背经济规律和全球化大势,会加剧世界经济碎片化风险,不利于全球繁荣稳定。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愿同各方一道,通过公平竞争促进国际产业良性发展,通过开放合作提升全球生产力和经济效率,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