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2日下午,傅莹大使前往英议会下院,出席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举办的座谈会。
傅莹首先阐释了我十七大精神和主要信息,进而介绍了外交部长杨洁篪访英情况,表示中英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认识在增多,在经贸、金融、气候等领域的共同利益在发展。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优先领域,英方在其中许多方面都有优势,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中英在治国理政方面都有一些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中英双方应抓住机遇,积极努力,充实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傅莹随后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市场开放、主权财富基金、孔子学院、中澳关系、朝核、缅甸和中英关系等回答了议员的提问。
傅莹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意愿。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已取得重要成果。中共党内决策过程相当民主化,十七大报告征询了5000多各界人士意见,反复修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渠道通畅,最近就有两名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部长。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和选举的范围正不断扩大。
傅莹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包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加重视发展的社会和人文内涵。
傅莹说,中国重视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正努力扩大进口。十七大提出,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 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需要指出的是,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复杂,众多欧美在华企业的出口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注意到近来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种作法不符合全球化潮流,损人不利已。中国正不断开放市场,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还在稳步开放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市场。傅并介绍了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近日访英情况,表示,中国建立主权财富基金,主要出于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中投公司坚持市场化运作,是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力量。
傅莹还说,中国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气候变化、达尔富尔、朝核、伊核、缅甸等问题上发挥了独特和建设性作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发挥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是尊重他国、和平相待,从不恃强凌弱、强加于人。
中国小组主席查普曼(BEN CHAPMAN)、副主席钟斯(CLEMENT JONES)和斯特沃特(IAN STEWART)、前外相杰弗里·豪(GEOFFREY HOWE)等上、下两院30余名议员出席了座谈会。议员们高度评价傅莹的介绍和答问,认为这次面对面的座谈交流非常及时和有益,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