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崔少纯接受领区媒体书面采访
来源:    2021-10-28 14:20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1年10月27日和28日,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崔少纯以《从昆明出发,同心共建美丽的地球家园》为题,分别接受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影响力最大的官方报纸《苏维埃西伯利亚报》和《州报》书面采访,宣介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斯州《州报》专门在头版对文章进行了推荐。采访内容如下:

  10月11日—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举行。COP15原本应于2020年10月召开,受疫情影响,会议召开时间经历两次变更。本次大会分两阶段举行。第一阶段于10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第二阶段暂定于明年上半年在昆明线下举行,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目标。

  一、您如何评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召开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缔约方大会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每10年要制定未来1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重要节点,缔约方将制定新的10年保护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会议是在地球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污染三重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是一个通过重申政治意愿、强化多边合作、对全球性挑战做出紧急反应的重要契机。

  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阐述了“要共建什么样的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时代之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为全球环境治理设定了宏伟目标。习近平主席呼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国的引领作用,并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注入了新动力。

  二、此次COP15大会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会议形成3个重要成果:一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高级别政治推动力。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呼吁,各国要团结一致,采取务实行动,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和磋商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是发布了“昆明宣言”。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动力,促进全球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迈进。三是宣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举措。中国将出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大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久前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此次昆明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的“1+N”政策体系和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是中国稳步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采取的又一重要行动,再次展现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树立了榜样、增添了信心。

  三、在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合作?

  迄今为止,全球第一个以10年为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爱知目标”设定的20项目标没有一项完全实现。人类正站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到了决定未来走向阴霾还是光明的关键时刻。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加强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时代召唤。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国际社会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过程中,既要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又要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帮助和支持。这些宝贵倡议,从共建整个地球家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高度出发,为全球环境治理指明方向,凝聚合力。普京总统在视频致辞中也指出,“大会再一次证明,保护自然健康单靠某一国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是一个事关所有国家乃至全人类的事业。”我们必须在这一个10年就采取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应对当前的挑战,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通过携手行动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四、中国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国已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中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不少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所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大家熟知的大熊猫、朱鹮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目前23%,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在云南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种群迅速扩大。今年4月,一群亚洲象离开传统栖息地北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路上当地政府和百姓对亚洲象倍加呵护,在历时110多天后,这群亚洲象平安返回传统栖息地。

  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