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俄罗斯 > 驻外报道

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朴扬帆接受滨海媒体网书面采访

来源:(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馆) 2023-02-21 17:10

2023年2月20日,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朴扬帆就中俄关系、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中国与远东在经贸、旅游和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的成果以及后疫情时代发展前景、总领馆开展工作情况、成果与计划等问题接受俄罗斯滨海媒体网书面采访。全文如下:

一、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打击,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务实合作是否受到影响?从地方角度看,双方将在哪些领域扩大经贸合作?您如何评价其前景?

答:中俄关系蓬勃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回首2022年,我们有理由为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的长足进步倍感自豪。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沟通,实现“冬奥之约”与“上合之会”,并多次视频会晤或通话,为中俄关系发展和互利共赢合作提供战略引领。双方共同推动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力克西方制裁影响,全力拓展经贸合作,全年贸易额达190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中国对俄出口76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中国自俄进口114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4%。双方大型投资项目稳步推进,本币结算规模持续扩大。地方合作方兴未艾,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体育交流年框架下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更加巩固。

中俄背靠背开展战略协作,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霸凌行径,在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等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个别国家重拾冷战思维,编造“民主对抗威权”的谎言叙事,但中俄始终矢志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决反对强权政治,不仅维护了本国根本利益,也为促进世界以及地区和平注入正能量。

2023年,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广阔。习近平主席指出,中俄双方应该始终坚守合作初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协作,坚持互为发展机遇、互为全球伙伴,努力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这给中俄关系与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崭新机遇。中方愿与俄方一道,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共识为根本遵循,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精神为指引,充分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深化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提供巨大空间。疫情期间,虽然面临人员往来不便、物流效率降低等困难,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远东地区务实合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中国仍是远东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与远东贸易额达1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7.5%。2021年,中国同滨海边疆区贸易额达5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据俄方初步统计,2022年,中国同滨海边疆区贸易额达73亿美元。在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与远东的投资和大项目合作顺利推进。据俄方统计,共有52家中资企业入驻远东“一区一港”,协议投资额132亿美元,占远东吸引外资总量的90%以上,涉及农林开发、运输物流、建筑建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此外,双方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互联互通合作成效显著,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桥相继通车,珲春、绥芬河等边境口岸过货能力显著提升。中资企业积极参与运营中俄远东集装箱航线,青岛、泉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顺利完成首航。在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的背景下,上述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我们看到,俄方正在加速实施远东发展战略,积极改善营商环境,联邦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新的外商投资扶持政策。新形势下,希望双方进一步充分发挥有关合作机制和平台作用,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贸易投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承包工程、能源资源、农业和其他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方面合作,同时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等人文领域交流。

二、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考虑是什么?目前还存在哪些限制?

答: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经受住了全球疫情的多轮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规模流行,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感染率、重症和死亡人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78.2岁,人类发展指数排名逆势上升6位。

疫情三年,中国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自身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为世界注入信心和希望。中国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增速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2022年GDP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三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约4.5%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世界经济复苏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从2023年1月8日起,中国正式实行新冠病毒感染最新管控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新的措施包括: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取消来华人员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员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等。这标志着,中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逐步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上来。这是中方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主动作出的重大调整优化。中国疫情防控是科学、自主、可控的,优化防控举措是有计划、有步骤的。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和疫情形势,中国坚持走小步、不停步,科学决策、以变应变。中国政府先后制定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及时出台优化措施,平稳有序推进实施乙类乙管,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

三年时间为中国防疫赢得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药物研发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宝贵窗口期。中国的诊疗技术和药物更有效,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持续提升。目前,中国已为14亿人口累计接种疫苗超34亿剂,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可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调整防疫政策、实行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乙类乙管不是不管,而是优化管控措施。中国政府对城市、农村、学校、养老福利机构、重点机构、重点企业、重点人群防控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指导,为统筹衔接调整防疫政策后的适应期做准备,牢牢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当前,中国疫情形势整体向好,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大机遇,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器”和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三、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馆工作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疫情期间中俄边境关闭,总领馆主要开展哪些工作?2023年总领馆有哪些工作计划?

答:疫情期间,中国总领馆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工作,持续推动中国和远东地区经贸及人文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切实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传递中国政府对本国公民的关怀关爱。

2020年疫情暴发伊始,中俄两国人民守望相助,滨海边疆区州长科热缅科等领区地方政府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向中方表达支持,马加丹市向友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捐助了医疗物资。远东地区发生疫情后,中国总领馆多方筹措、积极协调,累计向领区捐助了149,000余个医用防护口罩和大量医疗设备。面对疫情的共同威胁,中俄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中国和远东地区经贸、人文等领域交流没有因为疫情而中止,双方不断创新形式,继续保持紧密联系和合作。2021年,我们通过组织图片展、研讨会、中国日等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202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栗战书委员长出席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进一步彰显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远东地区合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和中俄建交73周年,我们成功举办线上招待会,受到领区各界的积极关注和响应。为使俄罗斯民众足不出境就能更多了解中国,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云·游中国”系列展。

疫情期间,在国内统一领导下,同时得力于俄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馆多批次组织临时包机,帮助领区的中国留学生、经商务工人员等回国。我们多次为领区中国公民发放“健康包”。今年春节期间,我们还举办了“温暖迎春”系列活动,慰问领区中资企业、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并发放“温暖迎春包”。同时,中国总领馆积极做好领区中国公民领事保护工作,坚持做实事、解难题,做领区侨胞的温暖港湾。

即便在疫情严重时,中国总领馆也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为俄罗斯公民提供便利,比如为急需赴华人员开设接待窗口,多次为领区俄罗斯留学生发放签证,协助他们乘坐俄方组织的包机赴华返校上课。今年1月下旬,随着中方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中国总领馆对外接待由疫情期间每周一次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每周三次,即周一、三、四办公,大大增加了办证数量,基本满足了领区民众赴华需求。

2023年,是中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总领馆对此深感鼓舞,将继续为中国与领区经贸、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不断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为中俄进一步加强人员往来全力以赴做好服务。

四、中国是否准备好接待俄罗斯游客?中国游客是否有兴趣前来俄罗斯,特别是滨海边疆区?什么时候开始发放旅游签证?在促进恢复客运交通方面有何计划?

答: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和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各领域合作十分密切,人员往来非常频繁。就滨海边疆区而言,据俄方统计,疫情前的2019年,到访的中国游客达60万人左右,符拉迪沃斯托克是继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后中国公民第三大来俄旅游目的地。旅游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2月6日起,中国试点恢复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体旅游,俄罗斯位于首批20个国家之列,这再次体现了中俄友好和互信水平。同时,两国之间航班数量不断增加,莫斯科、圣彼得堡、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茨克与中国之间都有航班,不久后符拉迪沃斯托克也会开通赴华直航。1月8日起,在俄方积极配合下,绥芬河、珲春、满洲里等两国有关边境公路口岸客运通道已经开通。

未来一个时期,中方将继续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为中外人员往来创造便利条件。同时,有关进程将确保稳妥、有序、安全。中俄双方就开展旅游合作保持着密切沟通,中国总领馆将及时通报有关进展。

五、您如何评价中俄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前景如何?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各国应“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俄两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是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存的典范。

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同普京总统举行线上会晤时强调,双方要发挥传统优势,推动人文交流继续深化,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打造两国人文合作新品牌。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孙春兰副总理表示,要推进中俄人文合作走深走实,为促进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中俄连续成功互办语言、旅游、青年、媒体、科技主题交流年,为深化两国传统友好、加深民众相互理解发挥重要作用。即便在疫情期间,双方也创造性举办了有声有色的人文交流活动。在中俄体育交流年框架内,双方举办冰球友谊赛、第三届冬季青少年运动会等。中国驻俄罗斯使领馆主办或参与举办“中国大使杯”围棋赛、“汉语桥”比赛等活动。在我馆领区内,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首届中国动画片节、全俄少年军校汉语书法大赛等面向青少年的活动引发良好反响。

滨海边疆区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主要高校与中国高校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办学、互换留学生成为主要合作方向。近年来,俄罗斯各行各业急需中文人才,中文教育越来越受欢迎。不少俄罗斯留学生去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吉林等中国省市学习。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高,很多专业排在世界前列,对中国学生也很有吸引力。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是来俄中国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学生数量在全俄名列前茅。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中国学生陆续返校。截至2022年底,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主要高校登记在册的中国留学生近2300人。

推动中国与领区的人文交流一向是总领馆工作的优先方向之一。我们将继续与俄方密切配合,切实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等各领域合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特别是持续深化年轻一代之间的交流,确保中俄世代友好之树根深叶茂。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