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秉国在“中国和俄罗斯:迈向高质量的双边关系”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来源:    2016-05-31 11:03
[字体: ]      打印本页

(2016年5月31日)

尊敬的拉夫罗夫外长,
尊敬的伊万诺夫主席,
尊敬的季托夫主席,
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这个重要会议。感谢伊万诺夫主席和季托夫主席两位盛情邀请。谨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去年秋天俄罗斯一位领导人说得好,珠穆朗玛峰不会再升高了,但中俄关系还会攀升到新的高峰。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联合举办“俄罗斯和中国:迈向更高质量的双边关系”国际会议正体现了中俄关系要好上加好,再攀高峰的精神。这个会议的召开又恰逢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普京总统即将再一次访问中国,因而它的召开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相信会议能为我们两大邻国世代友好、合作共赢能够出更多的“金点子”,为我们的关系“更上一层楼”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中俄都是世界大国,有着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还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彼此做到今天这样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和谐共处是很不容易的。过去三、四百年间,在我们的交往当中,两国关系走过了不平坦的历程。最近20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7月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来,中俄关系稳步发展,节节攀升,达到了今天这样从未有过的高水平。我以为,我们两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超越过去大国或结盟或对抗的历史怪圈,开大国交往风气之先。这大有益于维护我们中俄两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大有益于中俄两大民族的振兴,大有益于维护和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我想,两国人民很高兴,各国人民也欢迎。

  为什么中俄这两大邻国之间的关系在过去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能够发展得这么好呢?这是值得两国战略界、学界的朋友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我想,十分重要的是:

  第一,两国政府、两国领导人展望未来,想得深,站得高,看得远,深知高质量的中俄关系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战略价值。他们顺应时势,不辱使命,任何情况下始终牢牢把握住双方确定的中俄关系发展的战略方向不动摇。

  第二,中俄双方不仅确定了一系列确保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原则、理念,而且认真践行这些原则和理念。比如:睦邻友好、不冲突、不对抗的原则;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原则;结伴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相互支持、战略协作的原则,等等。我想其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最为可贵。这也许是中俄关系能够节节攀升、生命力始终旺盛的奥秘所在。

  那么,是否中俄关系的发展已经到顶、已经十全十美了呢?我想没有,绝对没有。我以为,两国关系发展只有更高峰,没有顶峰,应该是上不封顶。两国关系也不是已经十全十美,还有不那么美的地方。如何达到更高峰,好上加好?这也是值得中俄两国各界认真思考研究加以回答的重大课题。伊万诺夫先生在前几天发表的“俄中关系迈向新水平”一文中,提出了许多很具价值的想法和建议,我深受启发。多年来,特别是退下来后,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中俄关系能持续健康、稳定、不受干扰、折腾地长期顺利发展下去?今天,作为一个经历了60多年来两国关系起伏变化的各个历史阶段的“老兵”,作为一个过来人,想利用这个机会说几句心里话。

  那么,究竟如何攀上中俄关系新的高峰?当然,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作更加艰苦的努力。在这里我想谈几点思考,也算是一点建议,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要十分珍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走到今天,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是用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两国几代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它来得太不容易了,对我们双方、对世界都太重要、太宝贵了。许多的历史事实表明,国与国的关系往往搞坏容易,搞好很难。今天,中俄关系达到这个高水平,我们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几十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精心地、高度负责地、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维护好,发展好,就像保护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一样。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权利去损害它。损害它,两国人民不会答应!中俄关系发展得这么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高兴、很欢迎,但也会有人不那么高兴。珍惜我们的关系,也包括谨防有人企图挑拨离间,损害我们的关系。

  第二,要充分认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长期性、必要性、重要性,今天,我们环顾世界,有理由可以说,世界在进步,前途是光明的,没有理由悲观,但也必须看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天下仍不太平。中俄两国的崛起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长期的来自内外的困难、挑战。中俄相同的发展需求、相近的发展理念、相似的战略安全环境和共同的国际责任,从根本上决定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长期性、必要性、重要性。双方一定要从官方到民间都强化“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坚定相互支持”的理念,树立好中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并体现到两国的实际关系中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事情,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要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水平的相互信任和坚定支持,两国关系始终能够在高水平上运转,不折腾、不走偏、不滑落、不改向。

  第三,要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伟大民族。今天,又在朝着各自确定的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奋进,为人类文明进步做新的贡献。中俄还都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富有很大国际影响力又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内外政策的国家。历史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十分重要。今天我们是一种平等而非主从的关系,是相互支持补充而非彼此“制衡”的关系,也不是新的“老大哥”和“小兄弟”的关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务必将此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我们两家各有长处、优势,也各有短处、弱势。双方都要时时注意调适并保持良好心态,虚心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我们中国人更应充分看到俄罗斯的优势、长处和它光辉的未来。

  第四,要始终注重坦诚沟通、不断增进互信。互信尤其是政治互信,是高质量双边关系的基石。这些年两国关系顺利发展,极为重要的是战略沟通深化了,很多事情想到一块儿去了,相互政治互信显著增强了,再不是曾经有过的那种不对话、只对抗、冲突的局面了。但互信绝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在两国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去不断培育、积累和增进。要充分利用中俄之间相当完备的沟通平台与渠道,及时进行推心置腹、坦诚深入的沟通交流,不断增信释疑。不要以为我们的关系已经很好了,用不着那么多相互沟通了。相反,在当今快速和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关系越好越要保持沟通,尤其是战略沟通。再好的朋友之间,如果沟通少了,也会生疏、生疑,影响相互关系。如果疑虑、误解越积越多而积重难返,那问题就大了。

  第五,要辩证地理性地看待相互关系,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差异和问题。两国关系不管发展得多么好,互信程度多么深,都不能把它理想化,以为一点问题都不会有,那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双方不应人为地制造问题,但我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思维、行为方式等等都会有差异,双方想法、做法总会有不完全一样的地方,很难做到十全十美。那么在遇到具体的差异、分歧、问题时,双方都要冷静、理性对待,妥善加以处理。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多一点相互理解,互谅互让,不苛求于人。

  第六,要更加注意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工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工程是千秋伟业,民间基础是不朽根基。中俄关系的持久生命力存在于两国的民众之中。过去这些年,中俄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日益活跃,两国人民间的好感度明显上升,令人欣喜。但我以为,这项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同两国领导人交往的热度、两国关系发展的高水平还不相称。我们双方要想方设法使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真正火起来。我们不走当年的结盟之路,但那个年代民间的亲密友好氛围却是难得和可贵的。我这个当年的中苏友协小会员愿意同俄罗斯朋友一起,在人生的暮年继续为增进中俄民间交往、传播中俄世代友好的理念尽我的绵薄之力。

  第七,要加强对中俄关系的理论思考、战略谋划和政策研究。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质量最高、潜力最大、前景最好的一组新型大国关系。这组关系的特点、内涵、实质究竟是什么?它同其他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不同点是什么?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发展面临怎样的国际大环境、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更高质量”的关系的内涵是什么?进一步发展这一关系的主要思路、方针、政策和措施应该是什么?如何增进相互的政治互信,深化中俄全方位合作,确保中俄关系始终走在正确、高质、高效的道路上?如何加强对彼此发展道路、治国理政经验的研究、交流、借鉴?如何不断完善双多边合作机制,寻找新的合作模式,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为双方务实合作创造更好的大环境和小气候、拓展经贸合作主体、加强地方合作、发挥好中小企业的作用?如何改变两国民众仍然缺乏相互了解的现状、去除相互认知中的成见和误区?如何实现两国发展战略在思想观念、政策措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对接?如何开展在全球治理重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维护中俄长远利益?等等,我想这都是双方特别是两国的智库可以下功夫研究的课题。中俄关系越是向前发展,发展水平越高,越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朋友们,不久前,我在北京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话时说过,21世纪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俄崛起。今天我要加一句,21世纪也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俄关系节节攀升,迈向更高质量和水平。相信依靠两国和两国近16亿人坚持不懈、全心全意、坦坦荡荡、全面深入的紧密合作,加上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一定能建设起更高质量的中俄关系,办成很多大事、难事、好事、善事,创造奇迹,造福两国人民,造福全世界全人类。

  我的讲话完了。这是一些肺腑之言,但不一定正确,恭请大家批评指正。再次预祝会议取得成功!

  谢谢!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