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拉脱维亚大使梁建全接受拉《独立早报》书面采访全文
来源:    2021-02-23 00:00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1年2月23日,驻拉脱维亚大使梁建全就中欧投资协定、中欧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中拉建交30周年和两国务实合作等问题接受拉脱维亚最大全国性媒体之一《独立早报》主编派德斯(Juris Paiders)书面采访,中文译文如下:

  一、2020年12月30日,中欧双方共同宣布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中方承诺给予欧盟投资者比以往更公平的待遇和更大的市场准入,同意欧方关于气候变化和强迫劳动等可持续发展重要规定的政策,中国还承诺批准《国际劳工组织框架公约》,请问中国签署这项协议的主要利益是什么?

  答:中欧双方经过7年多共同努力结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达成一份平衡、高水平和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不仅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得到中欧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各方普遍认为这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里程碑,是多边主义的胜利。在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的艰难形势下,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有利于维护多边主义,也有利于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想强调的是,中欧投资协定是互利共赢的,不仅有利于中欧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符合各方利益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代表着历史的正确发展方向。

  二、中欧友好关系能否抵消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影响?

  答: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应隶属于任何大国关系。中欧是全面战略伙伴,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独立自主的应有之意。这份协定是中欧之间的双边经贸协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不针对也不影响第三方的利益。在新冠疫情阴霾之下,双方克服重重困难达成协议,彰显了自由贸易和互利合作的巨大魅力。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欧关系在疫情中逆势前行。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双方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决定新建环境气候和数字领域两个高层对话机制,共同打造中欧绿色合作、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和欧洲领导人共同宣布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中欧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也为低迷的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利好。这说明,只要双方相互理解,彼此体谅,平等协商,中欧合作就能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欧双方应当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原则,携手努力扩大共识,坚持开放合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做大中欧合作的“蛋糕”,共同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正能量。

  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盟领导人的会谈中在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香港问题和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有哪些?

  答: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同欧盟、法国和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重点聚焦中欧投资协定,并达成重要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中欧双方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疫情在中国爆发时,包括拉脱维亚在内的欧洲各国向中国捐赠抗疫物资。欧洲发生疫情后,中国也筹集物资驰援并派出抗疫专家组。双方在建立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也是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内行动,努力实现预定目标。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域有广泛共识和巨大合作潜力。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中欧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中欧要把握好合作发展的主流,本着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原则,通过对话增进了解和理解,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尤其要认真对待和切实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是确保中欧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前提。

  四、1991年9月7日,中国是最早承认拉脱维亚恢复独立的国家之一。双方于1991年9月12日建立外交关系。2021年,两国将迎来建交30周年。在此期间,中拉交流合作的主要经验是什么?考虑到疫情限制,中方将如何庆祝这一重要纪念日?

  答:中拉建交3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成果丰硕。当前,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势头良好,进一步发展中拉互利友好合作已成双方共识。回顾两国关系发展历程,最重要的经验有三条:

  第一,中拉关系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双方坚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特别是认真对待和切实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两国关系的发展就能顺利推进。

  第二,中拉双方秉持开放的胸襟,顺应两国人民加强交流合作的愿望,积极鼓励文化、教育、体育、青年、工商、科技、地方、媒体等各界扩大交往,不断增进中拉友好合作。

  第三,近年来,中拉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中拉关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1年对中拉两国和双边关系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方愿与拉方携手努力,以建交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结合当前疫情实际,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两国交流与合作:

  一是保持和加强政治交往,增进相互理解。加强两国在中欧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和“17+1合作”框架下的沟通交流,促进中拉政府、议会、地方、工商、高校等各层级、各领域交往,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二是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中拉友谊。根据疫情情况,创新方式在拉举办多项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双方高水平艺术团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深化两国人民友谊。

  三是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深入挖掘两国在交通物流、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欢迎拉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扩大拉优质产品输华。支持更多中国企业来拉考察投资,进一步深化互利共赢,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五、拉脱维亚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既以双边形式进行,也在欧中关系框架内开展。其中,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卓有成效的合作形式之一。拉脱维亚与中国合作的优先领域是交通运输和物流、吸引高附加值项目投资、促进贸易和旅游以及学生和高校交流。鉴于疫情限制,今年这些合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

  答:近年来,中拉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17+1合作”框架下,经贸关系持续升温,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中方重视同拉方在贸易、投资、交通物流、旅游和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这些也是中方同拉方合作的重点领域。2020年,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两国经贸合作的脚步不仅没有放缓,很多领域还取得了新的进展。

  贸易方面,中拉双方积极发掘具有产能潜力的拉特色产品,推动拉扩大对华出口。目前,已有多家拉企业的产品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方面,中国公司在拉建设的基因测序设备研发制造中心和生命健康科学平台项目进展顺利。交通物流方面,中方支持拉脱维亚发挥区域物流枢纽作用,积极与拉方就开通中拉直航航线和中欧班列的可能性进行探索。旅游方面,两国旅游业已就加强合作建立紧密联系,相信疫情过后,双方旅游合作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教育方面,拉脱维亚作为留学目的地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关注,相信后疫情时代双方将在高等教育领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疫情发生以来,中拉双方始终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守望相助,两国经贸关系的韧性和潜力反映出疫情的冲击将是暂时的,中拉经贸合作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虽然2021年才刚刚开始,我们高兴地看到哈尔滨市政府和拉脱维亚里加油漆涂料工厂于1月15日以线上远程方式就引入瑞客矿物漆参与哈尔滨市老旧小区改造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拉两国在“17+1合作”框架下达成的一项重要经贸合作成果。施丹兰公司也在积极提高产能,拟于今年一季度扩大生产规模。中方还将举办一系列线上展会和贸易对接活动,为两国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相信中拉两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和“17+1合作”框架下化挑战为机遇,共同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入发展。

  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于2月9日通过线上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拉脱维亚外交部长林克维奇斯作为高级别代表在线与会,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峰会情况,以及中方下一步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考虑和计划。

  答: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经各方协商一致,2月9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以视频方式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此次峰会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会晤,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17个中东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别代表出席,奥地利、白俄罗斯、瑞士、欧盟机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观察员的代表也应邀与会。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根据共同愿望,着眼共同需求,联合发起的跨区域合作倡议平台。这一合作机制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各自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中欧关系全面均衡发展。9年来,参与各方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透明、包容理念,推动这一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成果日益丰富。同9年前相比,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贸易总额增长85%,突破1000亿美元。中东欧国家对华出口增幅达15%,双向旅游人数增长近四倍。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规模超过168亿美元,中欧班列已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累计开行三万余列。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复苏等全球性挑战,各国领导人在此次峰会上共同确定了团结抗疫、务实合作、互联互通、绿色创新四大合作重点,通过了《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北京活动计划》,为下阶段合作明确了方向、规划了路径。习主席还提出“直面疫情挑战、聚焦互联互通、坚持务实导向、着眼绿色创新”等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举措。包括中方愿同中东欧国家开展疫苗合作;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以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年”为契机,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争取未来5年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双方农业贸易额增长50%等。

  中方相信,以此次峰会为新的起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