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和组织>国家(地区)>亚洲>黎巴嫩>国家概况

黎巴嫩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24年1月)

【国 名】 黎巴嫩共和国(The Lebanese Republic)。

【面 积】 10452平方公里。

【人 口】 约607万。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首 都】 贝鲁特(Beirut),人口约200万,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国家元首】 空缺。

【重要节日】 烈士节(5月6日)、建军节(8月1日)、独立节(11月22日)。黎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

【地理与气候】 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简 史】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内战爆发。1989年10月,伊、基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年,黎内战结束。

【政 治】 黎是议会民主共和国。议会实行一院制,现有128个议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议员各占一半。

【宪 法】 1926年5月23日颁布,后经8次修改。1990年9月修改时增加了前言。宪法规定黎巴嫩是一个独立、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国家,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力均属非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1995年10月19日,议会修改宪法第49条,规定“现任总统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延任3年,延任只准一次”。修改宪法必须由总统提议后、经政府向议会提出,或10名以上议员提出动议,并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议 会】 为一院制。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修改宪法、选举总统、批准总理和阁员人选及审议国家财政预算和对外条约及协定。议席按教派间协商后的比例分配,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四年。1992年7月,黎议会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议席增至128个,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平分。黎本届议会于2022年5月15日选举产生。议长纳比·贝里(Nabih Barri)于1992年11月当选,连任至今。

【政 府】 本届政府于2021年9月10日成立,2022年5月21日议会大选结束后政府转为看守状态。

【行政区划】 全国分8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为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治安法院。此外还有处理婚丧、遗产继承等问题的宗教法庭。

【经济概况】 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重建任务艰巨。

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80亿美元(2021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76美元(2021年)。

经济增长率:-7%(2021年)。

货币名称:黎巴嫩镑。

汇率:1美元=15000黎镑(2023年2月)。

外债:350亿美元(2022年)。

外汇和黄金储备:352亿美元(2021年)。

通货膨胀率:171.2%(2022年)。

失业率:29.6%(2022年)。

(资料来源:黎巴嫩财政部、央行、统计局网站等)

【资 源】 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

【工 业】 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加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等。从业人数约20万,占黎劳动力的7%,是仅次于商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第三大产业。

【农 业】 农业欠发达。全国可耕地面积24.8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0.4万公顷。牧场36万公顷,林地面积79万公顷。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区,可耕地面积占黎全国的52%。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烟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年产葡萄酒600万~700万瓶,出口额约1200万美元。

【旅游业】 黎原为中东旅游胜地。内战前,每年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以上。内战期间,旅游业一蹶不振。战后黎政府曾将振兴旅游业作为重建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黎以冲突及安全形势不稳再次影响了黎旅游业的振兴。黎现有各类星级饭店398家。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

【交通运输】

水运:主要港口有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赛达港。

空运:贝鲁特国际机场是著名航空港。1990年黎政府投资4亿美元改造贝鲁特机场,将其吞吐量由每年20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2005年5月更名为“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

公路:贯穿全境,全长约7300公里,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黎以冲突期间均遭严重破坏,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车辆总数约为160万辆,平均每2.5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前列。

铁路:全长402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因战乱破坏而被废弃。

【财政金融】 贝鲁特曾是中东金融中心,外汇和黄金可自由买卖。全国有72家银行,其中商业银行65家。黎银行多为私人所有,其中较大的有奥狄银行、黎巴嫩—法国银行、毕卜鲁斯银行等。

【对外贸易】 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相协调的外贸政策。出口商品主要有铁铝铜,板材,金属废料,黄金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阿联酋、中国、美国、土耳其等。2022年1-8月,黎对外贸易总额为13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07亿美元,出口额26亿美元。

【医疗卫生】 黎共有医院161所,床位约13516张,注册医生约5000人,医护人员共约2万人。

【军 事】 政府军总兵力约5.6万人,其中陆军约5.4万人、空军约800人、海军约1100人。另有内部治安军约1.7万人。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

1978年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联合国向黎派驻多国维和部队,并执行任务至今,以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境内撤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政府有效管辖以色列撤出的南部地区。

【文化教育】 黎全国有中小学2704所,在校学生76万余名,教师6万余名。各类高等院校共计41所,其中综合大学4所。

【新闻出版】 黎以中东新闻中心著称。全国各类报刊有600余家。主要日报有《白天报》、《旗帜报》、《家园报》、《安瓦尔报》。主要刊物有《事件周刊》、《阿拉伯周刊》、《狩猎者》、《杂志周刊》、《黎巴嫩评论》、《星期一早晨》等。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是唯一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2年,属新闻部领导。每日发阿、英、法3种文字的新闻稿,只报道官方的黎国内消息。

【对外关系】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外强调其阿拉伯国家属性,调整与叙利亚关系,积极发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国的关系,重视同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黎同以色列未建交,长期处于敌对状态,黎以存在领土争议,陆上边界未最终划定。2022年10月,经过间接谈判,黎以签署海上划界协议。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