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新加坡 > 讲话

吴邦国委员长在中新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2005-05-18 00:00

  2005年5月18日, 正在新加坡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8日出席中新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加强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中新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2005年5月18日 新加坡)

  尊敬的阿都拉议长阁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感谢阿都拉议长刚才热情友好的讲话。

  在我对友好邻邦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之际,有机会出席中新经贸合作论坛,与在座的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问候,对两国有关方面为举办这次论坛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新加坡是我这次亚太四国之行的第一站。这是我第二次访问新加坡。贵国秀美宜人的风光、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新加坡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岛建设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为新加坡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由衷高兴。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借此机会,我愿向各位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979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经济连续保持9.4%的年均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7%,进出口贸易年均递增16.7%。到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65万亿美元,人均1200多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达6000多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600亿美元。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13亿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综观全局,本世纪头20年,对中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我们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3000美元。到那时,中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尽管前进道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这是因为,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向前迈进。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曾饱受列强的欺压凌辱,曾历经长期的动荡战乱,更加懂得、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现在,我们面临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致力于营造和平合作和谐的地区和国际环境。中国现在是、将来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对亚洲、对世界不仅不是威胁,而且会给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新建交15年来,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增强,经贸、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磋商与配合。五年前,中新两国发表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双边合作联合声明,将中新关系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主席2002年访问新加坡,双方领导人就加强两国在高科技、中国西部开发、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才交流等四个重点领域的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此后,双方又决定将新加坡参与中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新的合作重点。两国还建立了副总理级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为中新合作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我们还高兴地看到,中新经贸合作长足发展,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合作的机制逐步健全,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合作的内容与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日趋紧密。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66.8亿美元,新加坡对华投资累计达255.4亿美元。中国成为新加坡第四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第八大外资来源地,位居东盟各国之首。

  中新互利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中新建交1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互利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愿与新方一道,站在战略的高度,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加强和扩大中新经贸互利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两国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新加坡具有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区位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中新两国距离相近,文化相似,言语相通,传统友好。更为重要的是,双方都有加强互利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的强烈愿望。出席这次论坛的,既有两国工商界的代表,还有两国立法机构和政府的官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双方应抓住机遇,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精神,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拓宽合作方式,充实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到2010年使双边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夯实经贸合作的基础。中新经贸合作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领域和成功的项目,这是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框架。夯实这些基础,完善这些框架,进一步挖掘它们的潜力,发挥它们的作用,是深化中新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双方应不断优化和改善贸易商品结构,提高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提升商品贸易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继续办好苏州工业园区等已有的大型合作项目,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继续加强劳务培训力度,开辟劳务合作的新领域,完善劳务合作环境,规范劳务合作机制。我们欢迎新加坡各类人才到中国发展,希望两国有关机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双边合作联委会等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妥善处理经贸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健康向前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双边经贸合作的主体。只有企业的参与,双边的经贸合作才能做实做大,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中新企业合作的规模还不大,怎样把两国企业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转化为现实,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双方应抓住两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为两国企业的互利合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两国税务部门已就修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达成一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欢迎新加坡企业积极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也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到新加坡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中新经贸合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积极开辟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新加坡融贯东西,汇接两洋,是重要的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与东盟、东亚、南亚以及欧美各国经济联系密切。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中新双方应从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出发,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开辟新的合作渠道,培育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尤其应加强在高科技、金融、资本市场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中方愿与新方一道,联手开拓第三国市场。这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加坡企业再造辉煌的重要渠道,双方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共同创造财富。

  第四,继续加强在多边经贸合作中的协调与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积极开展多边合作是各国加强经贸合作,增强利益纽带,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中新在推进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和“10+3”等多边机制中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尤其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中国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拓展了新的空间。双方应继续加强在多边经贸合作中的协调与配合,维护参与各方的平等权利和共同利益,共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中新经贸合作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