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6日上午,第四届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在日本东京开幕,来自两地区34个国家的外长和政府代表将就加强两地区合作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进行讨论。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开幕式上致词说,东亚和拉美国家是今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原点”。他自去年9月上任以来一直提倡“东亚共同体”构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中南美洲国家的合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期待与会者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鸠山说,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创建已有10年,希望与会者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创造该组织新的10年。作为今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系列会议的东道国,日本将把本次会议的成果也体现到APEC会议之中。
谈到不久前海地发生的大地震,鸠山表示希望与会各国为海地的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合作,并表示身为地震多发国家的日本将利用自己的抗震救灾经验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他说,在这样的时刻相互合作是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的使命之一。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来自亚洲和拉美地区34个国家的外长、副外长或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与会者将就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克服金融和经济危机、社会包容与和谐、论坛未来10年的蓝图等4个主要议题进行讨论。会议17日闭幕时将通过《东京宣言》。
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于1998年由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首先提出倡议,1999年在新加坡召开首届高官会议,2001年在智利举行首届外长会议,确定了该组织的基本框架。该组织下设外长会议、高官会议和3个工作组,外长会议是最高机构。目前该组织共有33个成员国,其中亚太地区有15个成员国,拉美地区有18个成员国。主要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蒙古国将在本届外长会议上成为该组织新的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