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部长活动

继承《宣言》精神,凝聚地区共识, 共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签署20周年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2-07-25 11:56

 

各位嘉宾,
各位新老朋友:

很高兴以视频方式同大家见面,共同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国家政府代表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郑重签署《宣言》。今天我们聚在一起,重温《宣言》精神,回首《宣言》历程,展望未来南海治理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签署的首份政治文件,确立了各方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共同规范。20年来,我们恪守《宣言》规定,携手维护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保持了南海的航行自由与安全。20年来,我们通过《宣言》平台,积极开展涉海对话合作,实现了众多领域的“早期收获”。20年来,我们借助《宣言》框架,巩固了中国东盟政治互信,推动了中国东盟关系蓬勃发展。《宣言》的签署及落实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重要启示。

第一,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南海稳,则地区国家受益,南海乱,则地区国家遭殃。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始终与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进程相随相伴、相互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立足大局、保持克制,将分歧和争议放在适当位置,纳入《宣言》确定的协商与管控轨道,为地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福祉提供了有利环境和重要保障。

第二,地区国家是妥处南海问题的真正主人。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南海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开创性地提出并推进双轨思路,坚持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海上争议,坚持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实践证明,双轨思路符合地区实际、具有地区特色,不仅有效管控了海上局势,维护了南海的总体稳定,也为共同保护、开发和利用南海提供了良好基础。

第三,东亚模式是汇聚和维护共识的有效途径。《宣言》凝聚了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东亚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地区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在落实《宣言》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相互尊重、重诺守信的亚洲传统,摈弃你赢我输的零和思维,弘扬合作共赢的正和理念,彰显了《宣言》的宝贵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各位嘉宾,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今天的南海也并非风平浪静。个别域外大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不断向本地区加大力量投入,蓄意扩大矛盾、挑动紧张,危害沿岸国正当权益和海上正常秩序。对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当明确我们的态度:如为和平合作而来,我们欢迎;如为捣乱破坏而来,请你们离开!

中国古语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20年前,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开启了南海问题对话合作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牢记初心,继续坚定不移地维护《宣言》的宗旨原则,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宣言》的规范主张,继续将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地区国家自己手中,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我们要持续守好和平底线。南海不是域外国家的“游猎园”,更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我们应该坚定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和管控争议的努力,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在本地区制造紧张、挑动对抗的言行,站在各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一边,站在时代潮流的正确一边。

我们要持续推进对话协商。对话协商是化解矛盾的根本路径,也是《宣言》精神的要义所在。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双多边涉海对话机制,以沟通增互信,以协商促安全,走出一条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南海治理之路,共同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

我们要持续深化海上合作。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财富,我们不仅要守护好,也要开发利用好。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沿岸国合作机制,积极推进科研、环保、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探讨资源共同开发,更好造福于地区国家和人民。

我们要持续推进“准则”磋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是《宣言》的明确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以《宣言》精神为指引,加快打造《宣言》的加强版和升级版,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准则”,为管控分歧、推进合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各位嘉宾,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这两个重要倡议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紧扣和平与发展主题,也为我们更好地守护南海和平、促进南海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海洋大国,中国的现在与未来都离不开海洋、离不开南海。中方将继续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同东盟国家一道,做海洋和平的维护者、海洋秩序的建设者、海洋合作的推动者、海洋发展的贡献者。我相信,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不懈努力下,南海的和平稳定将得到更为有效的维护,海上对话合作的积极势头将更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南海和本地区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更加光明。

希望各位嘉宾利用此次研讨会深入交流,集思广益,为南海治理和地区稳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