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谈公共外交(“外交·大家谈”访谈实录)
来源:    2013-02-22 20:43
[字体: ]      打印本页

  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来到 “外交·大家谈”。今天做客中新网直播间的是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秦刚。今天我们将就如何“推进公共外交,加强沟通理解”的主题跟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各位网友踊跃发言,多多提问。首先欢迎秦司长的到来。【主持人】

  首先给网友拜个晚年,祝大家蛇年吉祥、万事如意。感谢中新网给我提供与网友交流的机会。我们现在开始吧。【秦刚】

  首先请秦司长为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外交部新闻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主持人】

  外交部新闻司的主要职责是发布中国重要外交活动信息,阐述中国对外政策工作,承担国家重要外事活动的相关新闻工作,收集分析重要信息,处理在华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的有关事务,组织开展公共外交,包括指导我国的驻外外交机构的新闻和公共外交工作。【秦刚】

  打个比喻,外交部新闻司是中国外交的眼睛、耳朵和嘴巴。我们要做好“瞭望哨”,跟踪观察国际大势、世界要事。我们也要做好“拾音器”,收集各种与中国有关、中国需要关注的信息,倾听各界的意见。我们更要做好“传声筒”,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政府的声音。【秦刚】

  近几年“公共外交”这个词很热,在中国可谓是“风生水起”。但有些网友还不是很清楚,究竟什么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否等同于“民间外交”?【主持人】

  公共外交作为对传统外交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普遍参与,借助传播和交流等手段,向国外公众介绍本国国情和政策理念,向国内公众介绍本国外交方针政策以及相关举措,旨在获取国内外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争取民心民意,树立国家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维护和促进国家根本利益。【秦刚】

  什么是民间外交?一般认为,民间外交是民间组织、团体或个人在国际上广泛交友,向世界各国人民传递友谊、表达善意。【秦刚】

  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在概念上有交叉,也有区别。我个人认为,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共外交是由政府主导的外交形式,政府是主要行为体之一,民间外交的主体是非政府行为体;二是公共外交的对象既有国外公众,也有国内公众,民间外交的对象则仅是国外公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外交配合官方外交,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中美建交前的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就是民间外交的一个经典案例。公共外交比民间外交的主体、对象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但在目标、途径和方式上都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秦刚】

  有位网友问,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有什么作用?【主持人】

  刚刚我已经讲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目的,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国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开展公共外交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大有可为。【秦刚】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两个百年”的目标,我们中国人都很振奋。但是也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也要处理好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现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地提高,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国现在发展起来了,那么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重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同中国加强合作交流,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国际上对中国客观、理性、积极的声音在不断地增多。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由于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意识形态不同国之间还存在着不同,国际上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不了解还广泛存在。一些人还是抱着冷战的思维,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适应,心里不舒服,所以要千方百计地来散布各种关于中国的论调。【秦刚】

  在当前的负面论调里面,一类是“中国责任论”,他们光看到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所以他们在看待中国、考虑问题和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先入为主的印象就是中国“第二”了,中国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应该出更多的钱。我在出席国际会议时能够感觉到,一方面人家重视我们,一方面又对我们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另一类,就是“中国威胁论”,他们不相信中国发展了,会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他们只看到了历史上有些大国、强国崛起时,走过的对外扩张、侵略,甚至战争的道路,他们用这种模式来套中国的发展道路,认为中国“国强必霸”。【秦刚】

  第三种论调,那就是“中国崩溃论”,一些人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还是怀有敌意,不希望看到中国顺顺当当的发展,千方百计给我们使绊子,唱衰中国,惟恐中国不乱。【秦刚】

  从国内来讲,随着我们国家实力的上升,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更广泛的进行对外交往,参与国际事务,一些国内民众对我们国情、实力和国际地位,以及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缺乏客观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遇事一味示强。【秦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处理好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首先就是要解决相互认知的问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他谦虚、谦和、有礼貌,当然会受欢迎。如果有的人骄傲、骄横、不文明,那这样的人在哪个环境下都不会受欢迎。如果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同事,他突然之间有了钱,穿的都是名牌,举止非常张扬,别人会怎么看待他?用什么方式和他相处呢?所以说这种认知、印象非常重要。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印象,也就决定了我们之间怎么打交道。人与人如此,国家之间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大力增进中国和外部世界相互了解和认知,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我们只有通过增进交流理解,才能够促进中外之间正确的认知,从而促进中外之间良性的互动,也就是处理好了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样的话,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就会有更多支持,更多合作,更多机遇,从而减少误解、摩擦和阻力,我们的发展就会更加顺畅,我们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就有可能得到维护和延长。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这是我们党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秦刚】

  近年来,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各部门、各地方都在开展公共外交。外交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主持人】

  近年来,外交部在公共外交方面主要做了五项工作:【秦刚】

  一是围绕我领导人出访和出席重要国际会议,精心策划公共外交活动,深化友谊,增信释疑,展现国家良好形象。比如2009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坦桑尼亚期间,出席中国承建的坦桑国家体育场竣工仪式时,与600多名坦桑民众亲切交流。2012年,习近平副主席在访问美国期间,到20多年前他曾探访过的美国普通农家做客。上述活动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公共外交效果。【秦刚】

  二是围绕党的十八大、“两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深入阐释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政策主张。我们在活动期间设立的新闻中心,成为许多外国媒体的重要信息源和“蹲守据点”,常常是门庭若市。【秦刚】

  三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配合。比如我们将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从每周2场增为5场,我们组织外国记者赴全国各地采访、举办吹风会等,协助媒体客观报道中国,面向国内外民众广泛宣介我们的国情政策、发展理念。【秦刚】

  四是打造品牌,不断丰富公共外交平台。在继续做好外交部公众开放日、外交部网站这两个老品牌的同时,我们又推出了蓝厅论坛、“外交小灵通”微博、“外交服务站”广播等新品牌,不断拉近外交与公众的距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听取民意、吸取民智。去年底,我们还举办了“外交官的眼睛——第四届中国外交官看世界摄影展”,在国内外获得热烈反响。【秦刚】

  五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我们成立了“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不断完善架构与职能。我们还加强了与各部委、各地方间的沟通联系,协调对外发声,积极介绍我国情理念,解读我政策主张。【秦刚】

  近年来,我们的驻外使领馆也做了不少工作。我国派驻各国的使节,每年在驻在国发表演讲2200多次、接受采访1300多次、结合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庆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3000多次等,有力增进了国外公众对中国的了解,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秦刚】

  这位网友他很好奇,说普通公众能够参与公共外交吗?【主持人】

  当然。【秦刚】

  如何参与呢?【主持人】

  中国的外交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一贯重视从公众汲取智慧和力量。公共外交是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众既是公共外交的对象,也是重要的主体,所以我们非常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到公共外交工作中来。这些年来公众对外交非常关心,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秦刚】

  政府层面所做工作前面已经介绍了。民间层面,去年年底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成立,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社团组织,其目标就是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统筹、协调和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和力量参与国家的公共外交,群策群力,形成合力。【秦刚】

  很多外国人只看到中国人“有钱”、“不讲公共秩序”。有网友说,中国人的形象都被个别人给毁了,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主持人】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去旅游、购物,确实有一种现象就是买奢侈品的人越来越多,花的钱是越来越多。我在英国工作的时候,在英国购物中心和主要商业街、高档商店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人。【秦刚】

  前几天我看到一条新闻,说去年全球奢侈品四分之一被国人消费了。我还听到BBC的一个英语教学节目,这期节目针对中国人在海外消费这种现象,居然教中国人用英文怎么说“炫富”和“烧包”。说实话,我听了挺不是滋味,中国人都那么有钱吗?如果全世界都知道四分之一的奢侈品被中国人消费了,那么还有哪个国家相信中国还是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秦刚】

  我曾对欧洲人讲,我们一些中国人在你们国家消费,花了钱但并未让你们对中国人留下好印象。他笑着点点头。所以我告诉欧洲人,不要只通过来欧洲购物的中国人看中国,他们代表不了真实的中国。【秦刚】

  可话说回来,买什么东西只是个人消费行为。但某种意义上,每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代表国家。不是所有外国人都来过中国,一些国人海外消费行为确实容易使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错误印象,甚至遭到别人嫉妒。【秦刚】

  所以我在想,我们怎么规范自己的行为?中国人应该在国际上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孟子说得很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那么多钱和条件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提升个人的修养;物质基础丰富了、条件多了,也要想想如何回馈社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秦刚】

  现在世界财富排行榜上中国人越来越多了,我更希望在世界慈善榜上能够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应该在国际上树立守法、诚信、谦让、友善、包容的形象。【秦刚】

  近年来,外交部推出了很多公众开放活动。怎样才能够参加外交部的开放日活动?是否有可能旁听外交部的发布会?【主持人】

  公众开放日是外交部的一块“老字号”了。自2003年9月第一次“外交部开放日”以来,我们迄今已举办了20多次规模和社会影响较大的公众开放活动,共接待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7000多名公众。2012年,我们接待了数百名公众来外交部参观交流,他们当中既有清华大学等高校师生,也有浙江安徽的中小学师生,还有来自北京市企业界、妇女界、青联、学联的代表们。目前,外交部的开放日活动面向社会,今后我们会积极探索更多方式,让更多公众有机会来外交部大楼里做客,零距离接触中国外交和一线外交人员。【秦刚】

  旁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我们大力开展公共外交、促进国内外公众近距离感受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2012年,共有70余批、2000余人次旁听记者会,包括热心网民、港澳台同胞、学生、国内外官员等等。但受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我们目前只能视情安排。首先要满足各国记者的工作需要,其他各界人士需要通过团体组织,向发言人办公室提出旁听记者会的书面申请。【秦刚】

  有位网友留言说,我是“外交小灵通”微博的忠实粉丝,非常喜欢“灵儿”、“通哥”发布的内容。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这么多的粉丝,每天一定会有大量的艾特@、评论和私信,是否每一条都会看呢,上面真的能听到网友的声音吗?小灵通是不是也遭遇过“拍砖”,怎么看待那些批评?【主持人】

  这位网友看来的确很熟悉我们“外交小灵通”微博,对我们徽标里两个卡通人物了然于胸。“外交小灵通”诞生于公元2011年4月,掐指算来,马上就满2周岁了。小灵通目前在新浪、腾讯、人民网3个平台同时运行,截止到目前共发布微博近6700条,粉丝总数突破650万。【秦刚】

  “外交小灵通”作为我们“网络发言人”,是我们向网友发布中国外交政策、提供领事服务,以及和大家交流互动的重要窗口。服务功能是政务微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维护“小灵通”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外交为民”的网络力量。【秦刚】

  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一位女孩在微博上说她父亲在尼泊尔旅游时突发脑出血,向网友求助。当时,“小灵通”主管同志正在家吃团圆饭,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赶回办公室,紧急联系外交部亚洲司、领事司以及我们驻尼泊尔使馆,了解情况,穿针引线,提供救助,还第一时间向网民通报最新工作进展。【秦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仅去年一年,“小灵通”处理领事救助、各类咨询就有500多起。其中不少都发生在夜晚或者周末节假日,对于我们的主管同志的确是个考验。“小灵通”团队成员全年无休,尽最大努力回应网友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或者求助。但微博让我们在体验信息爆炸和自由流动的同时,其实也会给我们带来信息不对称的局限,“小灵通”正是努力在外交工作和各位网友之间搭建一座网络上的联动桥梁。我们用心倾听完网民声音后,也要将我们的行动和考虑第一时间告诉大家。【秦刚】

  至于“拍砖”,肯定是有的。这年头,没被拍过一、两次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玩过微博,是吧。我们得过不少表扬,也听到过不少批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不乏建设性意见建议。这也是我们汲取民智的重要途径,对我们帮助很大。【秦刚】

  我知道,“外交小灵通”微博的粉丝有个特殊的名字,叫“通心粉”,含义就是“沟通心灵的粉群”。今天的网上访谈,“外交小灵通”微博也正在作“微直播”。希望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外交小灵通”微博,成为我们的“通心粉”。【秦刚】

  我看到外交部网站最近又改版升级了?【主持人】

  是的。我们优化了内容设置和页面风格,在实用性、服务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作了很多改进。关注外交的朋友们,如果你想了解外交部最权威的发布,驻外外交机构的动态,外交人员的风采,异国风情,欢迎大家常来我们网站看看,全球243个驻外馆的网站链接也都在里面。去年一年,我们共发布消息89万余条。【秦刚】

  不仅是新版网站,我们还开发了客户端,这也是我们结合大家现在浏览的习惯推出的新产品。无论你用的是iphone、ipad还是安卓系统,都能下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更及时、便捷地为网友提供服务。【秦刚】

  为什么发言人总是“问不倒”?【主持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发言人的角度来讲,他必须要站稳立场,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考量。这非常关键。只要把政策都了然在胸,就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另外公众看到的是发言人在台上的表现,但是公众看不到的是,在幕后还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在支持。【秦刚】

  “发言人”其实是一个机制,一个团队,代表着外交部部内、部外方方面面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发言人形影不离的是新闻司发言人办公室团队,他们很年轻,但很能干,是发言人不可缺少的好助手。发言人每天都要和这个团队共同讨论和研究当天的舆情动向,对记者可能的提问角度心中有数。第三,外交部各个司局和其他部外单位也是发言人响亮发出"中国声音"的强大后盾。正是发言人及其背后团队和相关机制的高效运转,才确保了在国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大事、要事和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百问不倒”。【秦刚】

  有网友觉得发言人表态过于简短,过于“外交”。这些外交辞令真的有用吗?【主持人】

  外交有着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的,大家接触最多的是发言人的表态,它具有简短,全面,看似浅显却寓意无穷等这样的一些特点,有的时候是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秦刚】

  但是有时候发言人的表态是不是太过平淡了?【主持人】

  从外交上来讲,一方面是要说,另外一方面还要看怎么做,在涉及国家主权等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的立场都是坚定的,态度都是鲜明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说的,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从语言上要义正言辞,在行动上也会坚决果断。【秦刚】

  这位网友说,说发言人的回答感觉不够“解气”,您怎么看网友的这些评论?【主持人】

  其实发言人的表态都不是个人观点,表达的也不是个人情绪,对外传递的是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每一句话背后都有政策的考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言人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情绪就表达什么情绪,他代表的是国家和政府。发布会不是解气的场合,而是重在讲理。【秦刚】

  有个网友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遇到挑衅性问题,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主持人】

  其实做一场记者会,主角是发言人,该是发言人来把握和调动记者会场内的情绪和节奏。【秦刚】

  控制局面?【主持人】

  对,这是一个发言人应该具备的。有些记者提的问题带有偏见,特别是在涉及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到中国人民民族感情这样的问题上,有的提问比较出格,发言人当然要义正言辞,但也要把握好度。【秦刚】

  您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主持人】

  有,在2008年,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事情,3·14事件、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等,当时记者会现场气氛比较紧张。我心里牢记着祖国和自己肩负的职责,坚定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对那些挑衅性问题,据理力争,坚决驳斥。【秦刚】

  有网友关注,发言人是怎么挑选出来的?【主持人】

  爱国是第一位的,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才能站稳立场。要时刻牢记我是中国的发言人,不是外国的发言人。第二,要掌握政策,只有全面掌握政策,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局面。第三,要有比较丰富的外交经验,要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积累。第四,要有比较良好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毕竟发言人是通过表达来阐述立场的,所以沟通和应变能力也很重要。【秦刚】

  有位网友问您,秦司长,您个人关注微博上的各类言论吗?您上微博吗?【主持人】

  我上微博,但是我“潜水”。【秦刚】

  网络上流派很繁杂,您觉得自己算是哪一派?【主持人】

  我不能说我算哪一派,但是对各个流派我都需要了解,因为我是搞公共外交的,公共外交就是要和公众进行沟通交流,要了解现在社会上包括网民对国际问题,对外交工作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评论,更要了解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的观点。【秦刚】

  我可以讲讲我一天工作的状态,我的大脑就像计算机一样,被安装了不同的程序,分成不同的区块。首先我是外交人员,是外交部发言人,我必须要掌握和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政策。同时我又是搞公共外交的,还要“接地气”,要了解公众是什么看法。【秦刚】

  真是不容易。【主持人】

  每天,我的大脑都在不停地反复切换着,遇到问题,我一会儿是作为一名外交人员在思考研究方案,一会儿又会切换到公众的大脑区,我在想对我们的政策、我们的表态、我们的措施,公众是什么反应?大家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会把我自己当作一名记者、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甚至是大街上任何一个普通的公众,我要从他们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不光是我本人,外交部也是这样子,外交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特别是事关我们国家重大利益和公众都非常关切的问题时,无论是分析研判形势、进行决策还是采取措施,都始终考虑民意和公众的反应。现在网上有句流行语叫“元芳你怎么看?”其实,在我的脑子里头,有不止一个“元芳”。【秦刚】

  您觉得微博能影响您工作上的决定吗?【主持人】

  当然我们要通过微博,通过互联网,通过其他交流方式来了解公众的感受、观点、意见,从中来吸取那些合理的、有用的因素。【秦刚】

  微博上有一个群体叫做“屌丝”,他们的意见您也会在意吗?小人物的小牢骚?【主持人】

  我也要看一看,每个人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细胞。【秦刚】

  您每天都看微博吗?【主持人】

  我们不仅要了解微博上的信息,还要了解网上、论坛、国内媒体还有外媒对中国的报道。【秦刚】

  那您如果要了解公众对一件事情的反应,会马上到微博去找吗?【主持人】

  我们一方面思考为什么,研究怎么办,同时要马上搜集了解社会公众的反应是什么。其实可以说两者是同步进行的,我刚才说了,在我们研判形势、进行决策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是贯穿着对公众反应的考量,不光是决策之前,决策之后也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众的反应。【秦刚】

  您是不是觉得微博是一种很好的渠道?【主持人】

  对,当然是。它拉近了政府和公众的距离。【秦刚】

  今天网友问到中日关系的问题很多,大家不满日本首相日前发表的涉华言论。有人问,真的拿他没办法了吗?【主持人】

  对日本政府损害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这些挑衅性言行,中国人民表达不满和义愤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对待。现在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而有些人看到中国发展的这种势头感到焦躁不安。所以这个问题不是说我们拿他们没有办法,而是他们拿我们没有办法。【秦刚】

  在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国际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杂音,我们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干扰,这也算是成长的烦恼吧。但是我们要对自己保持信心,得有战略定力。只要我们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和发展,只要我们不自乱阵脚,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国家、任何人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在国际上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同别的国家打交道,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秦刚】

  但是国际上有些人却四处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对他们的图谋大家一定要看清楚,他们一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二是破坏中国发展的内外环境。让他们去表演去吧,这些表演都是徒劳的,“君子周而不比”,我们从容不迫,走自己的路。【秦刚】

  很多网友感叹,认为中国外交太软,不理解综合实力提升的中国,为什么还要“忍气吞声”?您怎么看待网友的这种心态?【主持人】

  现在,一些国内老百姓觉得外交“软”,但是国际上有些人说我们外交“硬”,我觉得这是中国正处在将强未强的历史阶段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主要也是认知上出现了错位。国内一些人说我们软,主要是看到了我们国家发展的一面,取得成就的一面,但是对我们国家实际国情,还有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在国际上应该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抱有不切实际的看法和期待。有的外国人说我们硬,是因为对中国的发展还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非常快,超乎了许多人的预期。【秦刚】

  在这样情况下,他们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过于敏感,我们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方面的立场,完全是正当的,在以前也被看作是正常的,但在当前特殊的历史阶段,被别人过分地解读,认为中国变得强硬了,而国内一些人还觉得不够,还需要更强硬。【秦刚】

  中国外交不能简单用“软”和“硬”来评价。我们开展外交工作根本的出发点是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外交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可以刚中有柔,也可以柔中带刚,还可以刚柔并济,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两者之间还可能相互转化。【秦刚】

  在涉及国家主权、核心利益这些重大问题上,我们从来没有含糊过,也从来没有丧失我们的原则,该斗争要坚决斗争,同时外交也要讲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谈判协商寻求和平解决的,这也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秦刚】

  我们也要针对“软”和“硬”的看法开展公共外交,加强同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要积极地宣介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使外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中国的发展,同时,也要使国人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培养成熟理性的心态。我们自豪但不自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秦刚】

  今天网友表现很踊跃,提了很多问题,相信秦司长亲民风格的解答也给网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体验。再一次感谢秦司长耐心解答了大家千奇百怪的问题,通过今天的节目我们也对公共外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再一次感谢秦司长的到来,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我们下次节目再见。【主持人】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