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当年专题 > 其他专题 >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 > 革命,前途尽有光明路

这支队伍是中国和亚洲的希望

——随军采访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

2022-08-23 16:25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中,珍藏着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的一份手迹:“Who + What are Chinese Communists?”(谁,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当年正是这样的疑问,引领着史沫特莱于1928年底来到中国,开启了长达12年的中国之旅。史沫特莱作为作家、记者、革命者、妇女运动家、国际主义志士的传奇一生,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

史沫特莱手迹:“谁,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藏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

(图片均来源于《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在上海,史沫特莱一面目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一面看到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首先向全国呼吁停止内战,领导正在觉醒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御外来侵略。在西安,史沫特莱在张学良的支持下用英语对外广播,每天报道西安事变的发展和谈判进展,介绍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代表“为开创团结的新局面”所做努力,成为当时公众了解真相的唯一信息来源。史沫特莱饱含对中国革命的深切同情,越来越向往走进延安,走近中国共产党。

  1937年初,经过整整三周的跋涉后,史沫特莱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延安。从早春到夏末,在延安的窑洞里,史沫特莱多次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干部,老式手提打字机的敲击声常常彻夜不休。史沫特莱永远忘不了她到延安的当天晚上去拜访朱德总司令的情景,她与朱德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并决定撰写他的传记。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史沫特莱穿上八路军军装,跟随朱德和他率领的八路军亲赴抗日前线,成为第一个八路军外国随军记者。在史沫特莱眼中,“这是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它具有每天200里、堪称世界最快的行军速度,训练有素、坚强团结的严明纪律,“人人都准确地知道打击什么和为什么而战”。

史沫特莱著:《中国在反击》,1938年1月出版

  “我相信这支队伍是中国和亚洲的希望!你们军队的灵魂纯洁、宗旨纯洁。”离开八路军总部前夕,史沫特莱对朱德如是说。近一年的延安生活和随军采访,为史沫特莱解答了“谁,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也让她认识到中国革命只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最终胜利。

1937年1月,毛泽东与史沫特莱谈话《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藏于中央档案馆

  在史沫特莱的笔下,中国共产党胸怀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具有高贵伟大的品质,战士、爱国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在他们身上重叠,他们会谦虚地表示:“我不过是个农民,是中国工农红军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群众,也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来自占全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家庭,他们懂得自己是老百姓的唯一靠山。”“那些具体体现在八路军身上的原则将同样会指导中国、拯救中国,并且能够给亚洲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以最大动力,同时也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生的原则。”

史沫特莱著:《随军漫记》,1945年11月出版

  在延安,史沫特莱有一种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她很受欢迎,身着红军服装,白天在干部战士间奔走,晚上用带来的留声机放唱片,教红军战士跳舞。史沫特莱渴望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致信邀请外国编辑和记者访问延安,促成了美国《太平洋事务》杂志编辑拉铁摩尔等人采访毛泽东,进一步打破了对红军的新闻封锁。她和毛泽东联名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和朱德联名写信给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呼吁派遣援华医疗人员,促成白求恩、柯棣华等知名医生的中国之行。

1939年,史沫特莱(右一)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左二)、副指挥粟裕(右二)、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左一)、加拿大护士琼·尤恩(中)在皖南泾县云岭合影

  史沫特莱说:“在这里,一切奇迹都可能发生。”而她所能做的,就是用客观真实的报道来向奇迹的缔造者致敬。正如史沫特莱自己说的那样,“不,我不伟大,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人民伟大。我不过是作为记者,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正义战争,真实地而不是夸大或贬低地传达给了世界人民而已。”

《史沫特莱文集》,1985年9月出版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