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察喜迎中国海豚安家落户
来源:    2010-06-03 15:10
[字体: ]      打印本页

  罗马尼亚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从北京海洋馆引进的三头表演用海豚,乘专机经过23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和地面运输,于5月29日下午安全抵达康斯坦察科格尔尼恰努机场,之后被运往自然博物馆海豚馆,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

康斯坦察县议会主席和王铁山总领事喜迎中国海豚抵达机场

  这三头名叫“妮妮”、“晨晨”和“皮皮”的中国海豚享受到尊贵的“国宾”待遇。康斯坦察县议会主席康斯坦丁内斯库、罗国家参议院议员莫嘎、罗中友协康县分会主席帕帕里等当地政要、中国驻康斯坦察总领事王铁山和总领馆馆员前去机场迎接。这三位“明星”下飞机后被分别装上三辆专车,由警车开道、宪兵护送,从机场浩浩荡荡驶向自然博物馆,沿途受到市民的欢呼和喝彩。数百名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赶到自然博物馆门口迎接中国海豚的到来。海豚馆门口挂起巨大的横幅,上面印着中国国旗、康县县徽、康县博物馆和北京海洋馆馆标及欢迎标语。罗主要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派出数十名记者对包机降落、海豚出舱、装车进行了现场直播,并追踪至海豚馆,转播海豚卸下和苏醒入水的全过程。

中国海豚被吊运进入康港自然博物馆专用水池

  三头中国海豚为一公两母,是北京海洋馆采用先进技术在馆内繁育成功的。它们万里迢迢从北京来到黑海之滨,需要两周时间克服旅途疲劳带来的不适,熟悉它们在康斯坦察的“新家”。为保证海豚的旅途安全并向新主人传授驯养经验,北京海洋馆派出两名训练员并聘请两位日本兽医专家同机抵达康斯坦察。中方训练员将在康斯坦察工作2至3个月,向罗方传授训练、表演技术和繁育秘诀。罗方也派出5名训练员和1名兽医赴北京海洋馆进行了培训。

中国海豚对黑海之滨的新家还感到陌生

  6月1日,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和中国驻康斯坦察总领馆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莫讷斯蒂雷亚努馆长和王铁山总领事向媒体介绍了引进海豚的过程。此前,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海豚馆表演用的海豚陆续死亡,受有关保护野生海豚的国际公约限制,不能自行捕捞用以补充。向其他国家试探未果。2008年11月,该馆领导向王总领事提出,闻讯中国已经掌握了海豚繁育技术,希望协助该馆从中国引进2-3头海豚。这是欧盟成员国向我首次要求引进海豚。罗方的要求传回北京后,受到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总领馆牵线搭桥,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与北京海洋馆建立了直接联系。2009年9月,康县议会副主席率自然博物馆馆长和海豚专家访华,与北京海洋馆签署了关于引进3头海豚和为期5年的科技合作协议。2009年底,双方就购买海豚正式签署合同。康县议会克服困难,从地方财政中拨出50万欧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海豚和租用专机。北京海洋馆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不惜人力、财力和物力,毫无保留地向罗方传授技术,千方百计为对方提供方便,赢得了罗方的赞誉和尊重。中国海豚拟于6月中旬对公众开放,进行首场表演。当地民众,尤其是广大少年儿童翘首以待,热切盼望早日一睹中国海豚的风采。

  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馆长亲切地把中国海豚称为“来自北京的同事”、王总领事则称它们是“传播中罗友好的民间使者”。中国训练员向记者介绍说,这三头海豚都经过一年半到两年半的严格训练,非常聪明,其智力相当于4至5岁儿童的水平。海豚与人类非常亲近,训练员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生活中是它们的父母,训练中是它们的老师,表演中是平等的朋友”。

虽然海豚馆闭门谢客,但门外每天都挤满盼望看一眼中国海豚的孩子们

  中国海豚成功落户康港为当地自然博物馆填补了一个空白,为中罗两国友谊史增添了一段佳话,也为两国科技合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康斯坦察是罗第二大城市和著名旅游胜地,中国小海豚有望在此地至少存活和表演15年以上,不仅将为来自罗各地和其他国家的观众带来无限欢乐,而且对促进少年儿童了解中国及中国保护濒危动物方面取得的成就、增进中罗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产生深远影响。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