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巴林 > 驻外报道

驻巴林大使倪汝池接受巴《祖国报》专访

来源:(驻巴林使馆) 2023-07-13 15:01

2023年7月13日,巴林主流阿文媒体《祖国报》整版刊发对驻巴林大使倪汝池的专访。倪大使在专访中全面回顾了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发展成就,宣介中巴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唱响中巴、中海(合会)友好主旋律。专访还就沙伊和解、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阐明中方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专访全文如下:

1、您如何评价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下的中巴关系?

巴林是阿盟和海合会重要成员国,也是中国在海湾地区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当前,中东地区虽然局部震荡和冲突仍存,但长期以来的紧张局势呈现持续缓和势头,多国走向和解,追求和平、合作与发展已成普遍共识。中方支持巴方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所作努力,中巴双方对于加强全方位务实合作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愿望,我对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无论国际和地区局势如何变化,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对巴关系,重视巴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愿与巴方携手努力,以两国元首去年底在中海峰会期间成功举行会晤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两国高层交往,深化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加强国际和地区问题协作,推动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2、您如何评价巴林在维护海湾及地区航行安全及能源供应方面的作用?

巴林历来是交通要道、商贸通道,且一直积极参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在维护地区航行安全及能源供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方重视巴地理位置和巴在地区发挥的重要影响,愿就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开展合作。

3、中国在宗教宽容、和平共处、以及建立哈马德国王和平共处全球中心方面如何看待巴林?

巴林地处东西方文明交汇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和宗教共存的典范,中国亦有多元宗教和谐共生、彼此借鉴的历史传统。巴林通过设立哈马德国王和平共处全球中心、举办东西方对话论坛推动不同信仰间和平共存,在国际和地区会议呼吁包容共存,与中方提倡互相尊重、和而不同的一贯立场高度契合,中方支持巴方在这一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4、目前中巴双边经贸额是多少?双边进出口额分别是多少?

根据有关方面的数据,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23.6亿美元。其中,巴从中国进口22.46亿美元;巴对华出口1.13亿美元。

2023年1至4月,中巴双边贸易额为6.98亿美元。其中巴从中国进口6.91亿美元;巴对华出口0.07亿美元。

目前,中国是巴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5、在巴主要中资企业有哪些?集中在哪些领域?

目前,中国在巴中资企业有巴林华为公司,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设备供应;CPIC(重庆复合国际)阿巴桑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玻璃纤维和玻纤产品生产;KKC巴林公司,主要从事空调管件产品的生产;CMEC(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巴林公司,负责承建巴林东锡特拉保障项目;SEPCO3(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负责承建阿杜二期电站项目和Alba(巴林铝业)自备电站项目。此外,约有500余家商户在巴林龙城经营637家店铺,从事商品批发与零售业务。

6、在重庆阿巴桑玻璃纤维公司大幅扩大产能后,下阶段中国在巴主要投资项目有哪些?

CPIC阿巴桑玻璃纤维公司自2013年入驻巴林以来,目前年产玻璃纤维12万吨,产品服务于全球60个国家的800余家客户,也为巴林提供了近70个就业岗位。CPIC将继续立足巴林,进一步开拓中东和欧洲市场,为巴林经济多元化做出积极贡献。

巴林“2030年经济愿景”为巴林经济描画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目前正在实施2022-2026经济复苏计划,并出台了“黄金许可证”等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巴林的经济发展规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中资企业有意愿积极参与巴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信息通讯、物流、制造业、住房等领域的建设,助力巴经济多元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实现民生改善和繁荣稳定。

继中国宁波艾科制冷公司于2022年2月在巴林设立KKC工业公司,投资建设了4条空调管件生产线后,目前一批中资企业正在巴林寻找投资合作的机会,包括投资巴林新能源、化工产品等项目,参与巴林轻轨项目与巴林阿斯卡地区垃圾发电等项目的投标。

7、中巴两国签署的主要合作协议有哪些?这些协议,尤其是农渔业协议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巴两国在经贸领域签署了一批合作协议,主要有:

1990年7月,两国签订了《中巴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协定》;

1995年9月,两国签署了《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换文》;

1999年6月,两国签署了《鼓励和互相保护投资协定》;

2002年5月,两国签署《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2015年11月,两国签署了《关于便利中国旅游团赴巴林旅游谅解备忘录》。

中巴两国在农牧业领域有着长期友好合作,从2003年开始,中巴林农牧渔业进行了四期技术合作。2019年7月,两国签署《中巴第五期农牧渔技术合作可行性研究会议纪要》,2020年1月、2月双方进行了换文。目前双方正就第五期项目的实施协议进行协商,期待今年内双方就实施协议达成一致。

8、中国如何看待巴新发现的油田?

2018年4月,巴方宣布发现史上最大规模油气田,初步探测储量达800亿桶,中方对此表示祝贺。中企在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炼化与上下游领域有丰富经验、成熟技术、先进设备,并已在地区国家相关产业深度开展业务,中方希有机会参与巴新油气领域的开发合作。

9、龙城是中国在巴林最大的批发和零售中心,您怎么看待巴林龙城?

巴林龙城是一个主要由中国商户组成、以中国商户为主、兼转口、批发、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商铺798个,经营品种超过10万种。巴林龙城日均客流量约2万,日最高客流量超过3万(疫情前),60%以上顾客来自沙特、科威特等周边国家。巴林龙城不仅提升了中巴双边贸易,还促进了巴林金融、物流、旅游、餐饮等多领域的发展。目前,巴林龙城已发展成为巴林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的又一个中心。

10、中国在巴林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最突出的进展有哪些?

据了解,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直在积极参与巴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了“未来种子”项目,与巴林大学合作建立“华为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巴林当地青年人才,开展了ICT大赛,培育ICT生态系统,为巴林通讯产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成为巴林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海康威视与巴林大学、巴林理工大学均建成智慧教室,为巴林教育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为学生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体验。

中方鼓励更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巴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巴相关产业发展。

11、中巴文化交流情况如何?

近年来,中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两国友好民意基础和社会共识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已成为两国关系亮点。自2012年至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前,中方每年派文化艺术团组访巴,在巴成功举办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周、“欢乐春节”等大型文艺活动以及杂技、芭蕾等文艺演出,并邀请巴艺术家赴华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21年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巴时,中巴签署了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以及2021年-2025年文化合作执行计划。目前两国文化主管部门正就文化中心商谈具体事宜,相信随着全球疫情结束,两国文化交流必将迎来新的高峰。

12、您认为孔子学院在发展两国教育合作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孔院自成立以来共有多少名学生?

近年来在中巴两国携手努力下,双方教育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14年9月上海大学和巴林大学合办孔子学院以来,累计注册学员4808人,面向巴政府官员及巴林大学教职工的汉语培训班已成功举办7期,培训了来自教育部、外交部、内政部、国防部等部门官员345名。与此同时,孔子学院在巴林举办或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在巴掀起了中国热和汉语潮,成为巴民众感知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有力推动了两国教育交流与人文合作。

13、中国—海湾关系如何?中海双边贸易额是多少?进口和出口贸易额分别是多少?

海合会国家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自海合会建立伊始便同其建立联系。40多年来,中海关系全面、快速、深入发展,在经贸、能源、金融、投资、高科技、航天、语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果的合作,走在中国同中东地区国家合作前列。去年底首届中海峰会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未来3到5年中海合作五大重点领域,相信后续合作将进一步充实中海关系战略内涵,推动中海关系迈上新台阶。

据中方统计,2022年中海贸易额315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其中:我从海合会国家进口2090.1亿美元,同比增长43.65%;我出口海合会国家106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14、有多少名巴林学生在中国学习?哪些是他们最重要的学科?

中国欢迎巴林在内的各国学生赴华留学。为推动两国青年交流和教育合作,中国政府每年为巴林学生提供5个国家级政府奖学金名额,覆盖本科、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一些大学也面向巴林学生提供留学和奖学金机会,还有许多巴林学生自费前往中国留学。

近年来由于中国科技进步、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巴林学生愿意前往中国学习工程学、信息及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尖端专业。

15、目前有多少中国公民、华人华侨在巴林?他们从事的最突出/优秀的行业是什么?

目前在巴林的中国公民、华人华侨总计大约2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在华为巴林分公司、山东电建三公司、中国机械设备工程公司巴林分公司等企业的员工,以及在龙城从事商品批发零售的个体从业者。借此机会,感谢中国同胞为促进巴林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巴关系、增进中巴友好所作贡献。

16、中国在沙伊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有何评论?

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大成果,符合沙伊双方利益,也符合地区乃至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稳定的普遍期待。中国与中东国家广泛保持着友好关系,在处理中东热点问题和敏感议题上有着独特优势。正因长期秉持公正、真诚立场,始终尊重中东国家的主人翁地位,中国才能成为各方共同信赖的调解人。作为支持中东和解、和平、和谐的力量,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调化解分歧,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共同促进地区长治久安。

沙伊进一步改善关系充分表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中东绝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地区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掌握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主导权。中东地区近期一系列的互动也说明,求和平、谋发展是中东地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国际社会应当帮助中东国家化解分歧、加强团结。挑动矛盾、制造隔阂、分而治之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伎俩理应遭到全世界人民反对。

17、中国如何看待乌克兰危机?中国能通过政治倡议调停吗?

乌克兰危机已持续一年有余,俄乌双方深陷战争泥潭,欧洲受到对俄制裁反噬,危机外溢效应影响全球。乌克兰危机发展至今,有着复杂历史经纬和来龙去脉,既是美国主导北约连续五轮东扩、严重威胁俄安全的矛盾爆发,也是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造成的结果,更加验证了选边站队、极限制裁、分裂世界的做法不可取,更加验证了“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一国安全不应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中方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致力于劝和促谈,缓和人道主义局势。危机爆发以来,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四个应该”(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所有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遵守;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都应该受到鼓励。)“四个共同”(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呼吁有关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尽快开展直接接触,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倡导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国际能源、粮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干扰,损害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财政稳定;共同为危机地区的平民过冬纾困,改善人道主义状况,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和“三点思考”(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大国对抗必须避免),中方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亦通过与俄乌高层交往呼吁和谈解决危机,还积极向受影响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方将持续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