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部 > 参观外交部 > 公众开放日活动专题 > 外交部公众开放日2005年4月15日

亲历机制化后的首次公众开放日

2005-04-15 00:00

  四月的北京,春光明媚,花团锦簇。15日上午,外交部再次迎来公众参观访问。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外交部公众开放日机制化后的第一次。3月23日,外交部网站发布报名通知后,短短三天内,即有1000多名国内公众通过邮箱发来报名表。根据报名先后顺序,并适当兼顾地域平衡,外交部确定了来自北京、四川、江苏、湖北、山东、甘肃、黑龙江、广西、云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代表近30个不同行业的100位热心公众。此外,60位由外交部各司局推荐的人选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4岁,由子女搀扶而来,为圆自己一生的梦想,最小的只有6岁,由父母牵手而来,为树自己一生的志向。他们中有北大青年外交学会师生,也有中国外交论坛“铁杆儿”网友,还有常为外交事业建言献策的学者……

  早上七点刚过,已有公众在外交部门口翘首以待了。听着工作人员热情的话语,拿着制作精美的参观证件,许多公众难抑激动之情,迫不及待地在庄严雄壮的外交部大楼前拍照留念。

  在形似橄榄、寓意和平的橄榄厅,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亲切会见公众并与大家合影。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绝大多数公众通过调查问卷表示最想见到李肇星部长。李部长听说后毫不犹豫地说,“我也想和大家谈谈心”。他一句“外交是没有私利的”开场白博得了满堂彩。接下来,他通过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日关系、经济外交、联合国改革等事例,介绍了中国外交如何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他感谢大家对外交工作的支持,祝愿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取得好成绩,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也是为外交事业作贡献。

  在大家非常熟悉的新闻发布厅,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孔泉介绍了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特点,以及总体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亚洲司司长崔天凯根据大家愿望介绍了我国周边形势,特别是当前大家关心的中日关系;亚非司司长翟隽通过年初发生的伊拉克人质事件讲述我领导人为人质的安全而揪心,外交部、商务部及有关驻外使馆惊心动魄的营救过程。他们借助多媒体文件,以轻松的语言,将严肃话题娓娓道来,揭开了外交的神秘面纱。

  在部史展厅,公众参观了《新中国外交50周年成就展》。听着档案馆馆长廉正保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家频频颔首,专心记录,不时在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前驻足,以至于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半小时的参观时间延长至一小时。在出口处,工作人员还送给大家一份惊喜:将刚刚拍摄的照片做成“精彩回放”,在屏幕上循环播放。当公众看到自己和李部长的合影时,都会心地笑了。

  公众对此次参观活动非常满意,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一位远道而来的公众表示,“不虚此行,深受教育”。一些北大学生则坚定了毕业后报考外交部的决心。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环球时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上海文汇报、东方早报、成都商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21家媒体的40名记者全程采访了此次活动。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