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09年专题 > 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哥本哈根协议”:全球气候合作的新起点

2009-12-23 10:06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3个缔约方大约4万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这在气候变化的谈判中,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例的。好事多磨。历史将记住这一时刻:2009年12月19日,会议以决定附加文件方式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这一协议不具约束力,但它第一次明确认可2度温升上限,而且明确了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显然,哥本哈根会议的这一成果,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和新的起点。

  1、会议成果具有积极而深远意义

哥本哈根会议的谈判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围绕最终成果的文件形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缓行动,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等一系列关键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以及不同阵营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在谈判中展开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后时刻,会议决定,以决定附加文件的方式通过了经激烈谈判和磋商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会议并决定延长公约和议定书下两个特设工作组的授权,到明年墨西哥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时达成法律协议。

  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但它表达了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锁定了已经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成果,推动谈判向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其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坚定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巴厘路线图”授权。会议主办方丹麦一度联合主要发达国家起草“丹麦草案”,试图“两轨并一轨”,抛弃《京都议定书》,为发展中国家强加减排义务。经过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不懈努力,坚定了巴厘路线图的方向。

  (2)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截至目前,所有发达国家都提出了中期减排目标,主要发展中大国也提出了自己减缓行动的目标。尽管一些发达国家的目标在利用森林碳汇和海外减排等方面还不清晰,有些还有附加条件,而且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评估,发达国家2020年相比1990年整体减排幅度仅为8-12%,仍远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科学结论25-40%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要求的至少40%的水平,但这些目标是推动后续谈判的重要基础。

  (3)在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哥本哈根协议”中认可有关控制全球升温不超过2度的科学结论作为全球合作行动的长期目标;初步形成了发达国家2010-2012年快速启动阶段提供300亿美元,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短期和长期资金援助计划;两大阵营之间就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和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行动的透明性问题也达成了共识。

  2、中国为推动谈判进程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重要作用

  在哥本哈根谈判进程中,中国自始至终采取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努力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平台展开外交努力,积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提出中国减缓行动目标,展现中国的诚意

  在9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前两周,中国提出了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减缓行动目标。不仅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而且中国目标没有附加条件,不与其他国家减排目标挂钩,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完成,展现了中国努力减排的诚意,对推动哥本哈根谈判发挥了积极作用。

  2)联合发展中国家,协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中国在哥本哈根谈判进程中,积极与主要发展中大国协调立场。会前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就谈判主要问题形成了共同立场。会议期间,在部分发达国家拿出丹麦文本而使会议可能误入歧途的的关键时刻,中国协同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坚持公约和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基本原则以及双轨制,有效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资金问题上明确表示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优先获得资金支持,有效维护了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团结。

  3)为促进国际合作积极斡旋,政策更具有灵活性

  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最后时刻,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阐述中国的立场,尤其是中国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坚定决心认真完成甚至超过减排目标的态度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为了哥本哈根会议能达成某种政治协议不至无果而终,中国也展现了政策上的灵活性,与其他发展中大国和美国一起,积极沟通和斡旋,最终促成了“哥本哈根协议”的产生。尽管这一框架性的政治协议也远不足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但达成协议本身就意味着巩固成果,继续前进,中国对此应该说功不可没。

  3、新的起点,哥本哈根进程必将在艰难险阻中推进

  显然,“哥本哈根协议”是巴厘路线图的一个里程碑,是全球合作保护气候的新起点,尽管后续谈判进程必将充满艰难和坎坷。

  当然,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政治协议并不具有约束力。有关后续谈判进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美国的国内立法进程尚未完成,奥巴马政府的气候政策对国会能否批准《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法案》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没有最终的决策权。美国能否提出更高的减排目标,落实筹集资金的义务,发达国家能否提出具有雄心的量化中期减排指标并兑现资金承诺,国际社会将拭目以待。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全球合作保护气候,是“哥本哈根协议”的内核所在。有了这一基石,哥本哈根后续谈判就有了方向。不可否认,后续谈判形势将更为错综复杂,谈判任务将更为艰巨,但哥本哈根进程必将在艰难险阻中前行,为2010年在墨西哥城气候变化会议奠定基础。

                             潘家华 主任 陈迎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