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07年专题 > 经济与外交

德国对养老保险实行重大改革

2004-07-06 00:00

  德是最早颁布《养老保险法》的国家,对世界养老保险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养老保险实行个人、企业和国家共同负担制,以覆盖广泛、现收现付和代际协调为特征。养老保险与其它保险相配合,构筑起德从摇篮到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近来,为适应经济与社会的重大变化,德正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一、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基础不够稳固。经济发展是养老保险的根本基础,德经济自2O世纪9O年代以来,失去二战后前4O年的增长势头,最近几年增长不到1%甚至出现负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速由9O年代前半期的3.5%下降到近年的1.7%,以购买力标准计算的人均收入在欧盟15国排序中,由1992年的第3位下降到去年的第11位。经济低迷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对养老保险产生减收增支的双重不利影响。

  (二)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德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一,而养老金则占社会福利支出的一半。养老金实行个人缴纳、企业资助和国家补贴相结合的筹集制度,主要由于交纳人与领取人的比例变化,近年入不敷出局面日趋严重,国家不得不一再追加补贴。国家补贴占养老金支出比重已由先前的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对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

  (三)代际协议难以为继。德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基金筹集制,由目前工作的人员承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即所谓的“代际协议”。正常情况下交纳人与领取人的比例应为3:1,但由于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现降为2.3:1,预计2O年后会进而降到1.3:1,差不多要1个在职人员养活1个退休人员,尖锐的“代际冲突”有可能打破“代际协议”。

  (四)竞争能力严重受损。在生产增长放慢的情况下,高福利、高工资、高税收日益成为企业负担,造成产品高成本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过分优厚的社会福利连同提前退休等一起,加剧了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弱化了社会创业精神,造成软竞争力受损。

  二、德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思路

  德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是协调代际公正、巩固养老制度,思路是强化个人责任、拓宽保障渠道,目标与思路服从于《2O1O改革议程》中激发创业精神、提高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强化大国形象、确保持久繁荣的战略构想。当前社会各界正在激烈争论养老保险改革设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减少养老金领取比例。养老保险改革的核心是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在统筹考虑交纳人和领取人比例变动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调整收支比例以求总体平衡。为尽可能减小振荡,改革措施从长计议且循序渐进,退休人员养老金占工资比例,2O2O年由现在的53%降为46%,到2O3O年进而降为43%。

  (二)提高养老金缴纳比例。为解决交纳人与领取人比例不断下降带来的收支失衡问题,既要减少领取比例来“节流”高缴纳比例以“开源”,养老金交纳占工资19.5%的比例从2O3O年起提高为22%,退休人员享受3年大专院校培训的福利待遇将很快被取消。

  (三)提高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由65岁提高到67岁,退休年龄由实际平均6O岁提高到63岁,以保证2O3O年退休金交纳不超过工资的22%。这一措施在欧洲具有普遍性,法国已把退休前最低工作时间从37.5年提高到了4O年,意大利则考虑把最低工作年限提高5年。

  (四)扩大私人养老保险。德大多数人参加法定养老保险,私人养老保险以往面向自由职业者或高收入群体。在继续保持法定养老保险的同时,今后将鼓励所有在职员工投保私人养老保险作为附加养老金,投保额逐年增加,投保者可从政府得到相应数额的补贴。政府有关部门希望,这部分养老金近期占到整个养老金的15%,中远期达到25-3O%,由现在的补充地位逐步提升到与法定养老保险相近的支柱地位。

  (五)政府将在养老保险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财政负担要相对稳定。近期每年拿出7OO亿欧元来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同时把提高的生态税补充到养老基金中。

  养老保险改革是一项社会工程,其引发的思考和反响早已超出改革本身。从可持续发展原理出发,德要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缓解养老金收支失衡,除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外,有三大策略可以选择,其争论也非常激烈:

  一是实行更为优惠的鼓励生育政策,从根本上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德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中39%不想要小孩,受教育较低者中也有25%不愿要后代。一些人担心更优惠政策可能首先刺激的是外国移民家庭更多生育。

  二是大量引进年轻移民,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执政的社民党曾推出旨在引进几万名年轻IT人才的所谓“绿卡”计划,但由于每次只签5年合同,加上实行中阻力重重,因而效果不大,引进的第一人也因“此地不宜久留”而辞德赴美。增加外国移民意味着大量劳动岗位被挤占,这对于目前有4OO多万失业者的德国来说难以接受。移民法至今尚在争论之中。

  三是在更高发展阶段上呼唤传统,重构社会关系保险,发挥家庭和亲友在养老保险中的作用。独身和无子女家庭的上升也给社会关系保险提出更高要求,社会应帮助这些人发展代际社会联系,扩大朋友圈子,参加各种协会,以防止老来孤独和提高养老质量。社会学家认为,也许今后判断一个人一生是否成功,要看他是否拥有家庭或社会关系网。

  三、德养老保险改革评价及对我启示

  养老保险改革给德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不同利益集团从自身所受影响出发,作出各不相同的反应。企业和雇主阶层认为,改革步子太慢,其负担并未明显减轻,应当加大改革力度。工会和社会福利组织则认为,改革步子太快,降低了福利水平,令人难以接受,尤其是执政社民党很多党员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代表工人利益是党的一贯主张和价值观所在,而改革是对党的基本原则的背叛。在党员大量退党情况下总理施罗德辞去党主席职务,表明改革难度很大且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最新调查表明,7O%的德国人认为自己将来的养老金没有保障,其中年龄越轻看法越悲观,85%的49岁以下的人对未来养老金表示担忧,因为改革生效之日,正是他们中好多人退休之时。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高体力劳动的减少以及出生率的降低,老龄化正在成为世界趋势。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目前已达1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不同,我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特点是基数大、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我在建立有中国特色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中,似应统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享受与发展、国际与民族的关系。一是注意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对未来养老金支出的影响,早日把握未来主动权。二是在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养老保险进步时,不应忽视体制设计上的激励机制,促进整个社会保持创新动力。三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养老保险纳入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风尚的大视野中,建立起包括法定养老保险、私营养老保险和“社会关系保险”在内的多元化体系。

  (驻德国使馆供稿)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