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在《苏丹之声报》发表署名文章《风雨同舟二十载,逐梦同行铸辉煌——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周年》
来源:    2020-12-13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0年12月13日,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在《苏丹之声报》“中国聚焦”专栏发表题为《风雨同舟二十载,逐梦同行铸辉煌——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周年》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20年风雨春秋,20年砥砺前行。20年间,论坛承载了中非双方的集体梦想,凝聚着中非人民的共同期待,推动中非友好合作深入人心。

  回首来时路,20载光阴里镌刻着成长的足迹

  千禧之年、世纪相交,中非合作论坛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成立,开启了中非合作的新时代。自成立以来,论坛高举南南合作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20年间,论坛已举办七届部长级会议,其中第三届、第六届和第七届被升级为峰会,中非双方共发布了一项《纲 领》、六项《宣言》和六项《行动计划》;20年间,论坛成员不断壮大,论坛成立时,尚有8个非洲国家未与中国建交或复交,目前有中国、53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共55个成员;20年间,合作领域持续扩展,成为中非双方政府与社会横跨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最为重要的机制,中非企业家大会、中非民间论坛、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等一系列分论坛相继成立。

  中非合作论坛既是中非双方集体对话的多边机制,也是双方共同打造的重大国际公共产品,更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实践平台。论坛指引中非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典范,也为国际对非合作提供了制度经验。

  20载合作如兰,扬扬其香,共赢四方

  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有着"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与中国梦,非洲也有着"2063愿景"与非洲梦,中非合作论坛20年的风雨历程,把中非双方的长远愿景与美好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缔造着“梦想互助共同体”。

  中非政治互信愈加稳固。与西方的霸权主义行径不同,中国从来没有殖民记录,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对非合作奉行平等协商原则,树立了国际对非合作的新典范。20年来,中非高层互访频繁,中非关系定位不断提升,从2000年的“新型伙伴关系”,到2006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到2015年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三连跳”。2018年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中非关系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中非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一贯相互支持,中方支持非方独立自主、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非洲各国内政;非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在涉台、涉藏、涉疆、南海、人权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站在中国一边。中非双方以论坛为平台加强对话磋商,深化友谊和互信,做大做强中非合作,推动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走向深入。

  中非互利合作大幅跃升。与西方的利益至上零和思维不同,中国从不发号施令,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非合作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开启了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的新模式。20年来,中非贸易额逐年攀升,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087亿美元,连续11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累计超3000亿美元,对非贷款累计超1500亿美元;37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地投资兴业,带动了东道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从被誉为繁荣之路的亚吉铁路,到新时期友好象征的非盟大厦建筑群,从助力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到解决当地民众实际生活困难和需求的乡村水井、卫星天线、医院、学校和体育场,中国形象遍布非洲大陆,促进了非洲工业化进程。据非洲学者研究,世纪之交以来,非洲平均超过5.5%的经济增长率部分归因于中国的贡献。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 非洲在《经济学人》的描述中从“没有希望的大陆”变成“充满希望的大陆”。

  中非人文互通全面加强。与西方的文明优越论不同,中国从不带着有色眼光盛气凌人,从不灌输意识形态,对非交往秉持尊重理解和“真实亲诚”四字箴言,绘就了真情友好、互学互鉴的新画卷。20年来,中非在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妇女、青年、民间组织和学术界交流日益频繁,中非青年大联欢、智库论坛、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等活动成功举行,架起了中非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夯实了中非关系长远发展的民意基础。中方在毛里求斯、埃及等6国设有文化中心,在非洲46国创办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每年上万名非洲朋友来华参加短期研修培训,34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中非人民福祉不断增长。与西方的轻诺寡信做法不同,中国从不开“空头支票”,从不做说教式的“慈善事业”,中非双方始终坚持提升民众获得感,奏响了心心相印、幸福美好的新乐章。20年来,中非合作给非洲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中国在非洲援建了170所学校,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场,中国医疗队员赴非累计2.1万人次,医治病患2.2亿人次。深耕非洲的中国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就业;来自中国的传音手机、四达时代、海信电视和华为电信设备已经成为了非洲举足轻重的四大"超级品牌"。同时,埃及的地毯、加纳的可可豆、肯尼亚的红茶、南非的红酒、坦桑尼亚的蓝宝石逐步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备受消费者青睐。

  20年风云际会,20年筚路蓝缕,中非合作论坛向世界启示,中非合作就是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老思维,超越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观念,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道路。中非合作,是历史友好传统和当下发展诉求的完美结合,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的交织激荡。

  展望未来,共谋发展,为济百川再扬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肆虐,人类正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灾疫相互叠加、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的艰难时刻,独善其身已不是良方,“世外桃源”亦不复存在,团结与合作才是防控风险、应对危机的致胜法宝。

  面对新形势、新困难、新挑战,中非双方要以“远见见未见”的智慧和胆魄,继续秉持“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以增强非洲自主发展动力和“造血”能力为目标,推动中非全方位合作发展走深走实。

  ——完善论坛机制,提升合作质效。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大环境下,双方要继续维护多边主义,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凝聚合作共识,协调行动步伐,共同推进体制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论坛机制,进一步发挥论坛在中非关系中的引领作用,提高治理能力,探索推动论坛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手段。

  ——对接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双方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继续互相支持配合,持续提升政治互信,高度重视中非发展规划对接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立足长远,规划中非合作的中长期战略,继续推动非盟《2063年议程》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行动计划对接,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反脆弱性和应对各种危机的韧性,在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方面加强合作,兼顾短期纾困与长期追求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推动务实合作,优化可持续发展。通过巩固生长点、拓展增长点、开辟新亮点不断发掘并开拓中非经贸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在中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强中非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农业产业、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海洋经济等方面合作,以市场为导向,把中方的优势和非洲的禀赋结合起来,积极培育非洲资源化特色产业,带动非洲融入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促进非洲一体化水平,提升非洲产业“造血”功能,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增长。

  ——增进人文交流,巩固情感基石。中国和非洲传统友谊深厚,是患难与共的好朋友、好兄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埃博拉疫情以及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非双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在患难中并肩战斗,困难前携手前行,拉紧了双方特殊的历史纽带,诠释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中非文明源远流长,各美其美,双方要在尊重各自的文化特性,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和非洲故事,让中非友好世世代代扎根于人民心间。

  潮起宜踏浪,风正可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非合作论坛的“合抱之手”必将汇聚更强能量,释放更大动力,造福更多民众。跨越万里之遥,中国和非洲因共同的梦想紧紧连接在一起,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光芒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