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07年专题 > 外交与经济专题研讨会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海外联络委员会主任王玉锁在“外交与经济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

——借助外交资源加快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2004-12-18 00:00

(2004年12月17日 北京)

尊敬的程路副主席、孔泉司长、企业界的同行、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并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问题跟各位领导、专家以及民营企业代表进行探讨、交流。

  我们国家提出鼓励企业“走出去”是上世纪90年代,近10来,不少民营企业纷纷响应这一号召到境外发展,从最初的国际贸易、境外投资、劳务输出,到现在的对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全方位国际化的尝试,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拓宽了战略视野、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综合竞争力,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障碍,培育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帮助。从当前看,外交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这个论坛太有必要了。今天来的很多都是资深的领导和专家,在这方面有很深造诣,从宏观来讲,我没有很高的发言权。但是作为全国工商联海外联络委员会的一员,我想就了解到的民营企业国际化现状,谈一些看法。

  一、民营企业主动“走出去”已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到今天,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经营到跨区域发展,再到尝试着向境外发展,经历了一次次挑战,也实现了一次次跨越。现在,我们再一次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跨越,这是我们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对的。

  所谓新挑战,我们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就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家电、汽车、手机等产品已经司空见惯了,这里不用多说。流通和零售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原来以民营企业为主流,比如东方集团的东方家园建材城、物美集团的物美连锁超市等,但是现在都正在经受着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跨国公司的挑战。我们新奥集团的一个重要产业是能源分销,原来属于国家经营的公用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有了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的参与,但是据我对这个市场的了解,近来国外的大型能源公司比如壳牌、LG旗下的极东燃气株式燃气会社等也已经或正在准备进入中国市场。这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本、服务、人才、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即使你不走向世界,世界也会来找你,我们已经置身其中,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根本没有退路可言了。所以,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处境已经不是愿不愿走出去的问题,而是怎样更快、更顺利地走出去的问题。

  所谓机遇,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规划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和新布局,并且改革审批制度、外汇管理、银行信贷等相关政策,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境外发展的不平等待遇,特别是今年,商务部又陆续出台了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一系列举措,这将有力地激发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热情。而经过一定阶段的积累,不少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资金、技术等企业资源方面有了一定基础,具备了持续成长的潜力,希望走出国门,借助于全球的人才、资本、技术、市场、金融工具等资源,在更广泛的资源和市场体系下进行大配套、大发展,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成为世界级的公司。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范例,譬如重庆力帆集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把企业做成世界同行业龙头老大的。这些成功的范例都增强了我们“走出去”的信心。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重视

  民营企业“走出去”是趋势,具有美好的前景,但是要走出去,还不能忽视外部环境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我认为,当前有以下几个重点,急需探讨和解决。

  问题之一:如何掌握权威的信息渠道?

  民营企业在国外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不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当地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而且很多民营企业的决策权,往往就在关键的几个人手里,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不了解或仅仅是片面的了解一些情况就去决策,很可能造成惨重的损失。这里面有两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一是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环境的信息。二是当地合作企业、代理商、银行及中介机构的资信状况。这些资源和市场信息通常是可以共享的。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还没有建立专门提供国外商情信息的官方或者半官方机构,造成国内的优势产品或项目很难及时获得有效的投资机会。而在海外经营的国内企业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加上企业自身实力和资源有限,通过设立办事处或其他民间渠道来收集信息有很大局限,导致企业拥有的信息很不充分。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

  问题之二:国际化人才哪里找?

  不少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都经历过缺乏国际化人才的切肤之痛。我国企业的“走出去”与许多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不同,因为很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都是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而我们民营企业很多是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受到全球化竞争的影响而进行国际化,准备并不充分。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曾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做过一个系统研究。结论是,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失败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带着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而关键中的关键还是缺乏国际化人才。在我们看来,为“走出去”而走出去的企业是少有成功的,但是,即使看到了投资良机想“走出去”,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培养人才需要时间和过程,而引进国外人才成本又太高,这是我们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目前不少企业的涉外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有外语专长或在国外行政事务部门有过工作经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有效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整体上造成商业风险增加,事业发展缓慢。

  问题之三,有增无减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如何避免?

  政治和人身安全风险是我们民营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第三种比较突出的风险。这种风险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政府违约”,也就是政府非法解除投资或合作协议。比如,在一些政党轮流执政、缺乏政策连贯性的国家,新政府上台后往往对上届政府签署的合同多方刁难,甚至单方面中止合同或协议,对我们的项目公司或工程承包公司造成很大损失。二是当地政府部门的歧视,人为地增加不平等限制。比如,今年1月底,罗马尼亚政府颁布政令,修改了《国外居民入境和居留条例》,导致居留和经商环境急剧恶化,绝大多数华商受到冲击,甚至被迫离开。三是暴乱、恐怖活动等政治性暴力事件。如中国在南美及韩国的工厂遭遇“罢工”,“粤商南非遇刺事件”以及9月份爆发的“西班牙烧鞋事件”,都给我们华商造成很大损失。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企业境外发展的风险。

  三、外交资源是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资源

  对在境外发展的企业来说,外交是一种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的珍贵资源。目前,在不少经济发达的国家,不仅外交官是企业境外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政府的外交机构也直接帮助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和贸易。今天,举办这样一个论坛既然是为了解决问题,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代表在境外拓展事业的民营企业向外交部领导提几点建议和请求,请给予支持帮助:

  一是通过加强政府公关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驻外使领馆是我们在国外的政府代表机构,代表着国家,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也有着了解当地情况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政府间协商,为中资企业消除不平等待遇,保证我们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经营发展。同时可以利用我们的外交资源,通过搭桥牵线,帮助企业与政府进行联系,加强企业的政府公关,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源、项目和政策。尤其是驻外使领馆能结合我们国家当前的能源形势和战略需求,代表我国政府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客户联系,争取我国企业在一些国家的能源项目投资方面有所收获。此外,随着驻外中资企业数量的增多,驻外使领馆可以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推动成立中资企业商会组织,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使之能有效地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

  二是直接为对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提供信息指导。我刚才已经讲到,一个企业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和能力有限,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了解不够。而驻外使领馆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可以对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收集、整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所在国的政治、市场信息,并且协调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在这方面,我们的不少使领馆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市场和投资信息方面,就已经多次为我们民营企业提供过欧盟、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投资机会,对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和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今年下半年三次出国都受到当地领事馆主要领导得接见,我们一到当地,就通过手机短消息发送当地大使馆的联系方式给我们。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外交部驻外机构的优势,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建议外交部和全国工商联建立一套固定的联系机制,使驻外使领馆与企业间有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使民营企业的境外发展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三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和政治保护。在海外的经营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资企业在一些诉讼案件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究其原因,除了象刚才讲到对当地法律不够熟悉外,关键还有一些企业使用的律师不够得力,以及部分国家的执法和司法机构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歧视。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我国的资本输出也开始成为全球投资的重要来源,这些海外经贸活动的增长带来了很多问题:贸易壁垒、恐怖袭击、反倾销等,一个企业在强大的国家贸易政策和法律面前,显得很无能为力。我们希望驻外使领馆加强对中资企业的法律指导、律师推荐,代表中资企业就一些不公平的判决进行对外交涉,并且考虑在部分中资企业比较密集的国家和地区派驻专职法律人员。同时,对于部分和中资企业有关的突发事件、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事件,也希望外交机构继续给予更大关注,以加强对海外中国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合法权益的保护。

  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有效规避海外风险。过去我们民营企业没有想到有了麻烦就去找大使馆,因为大家都认为外交很神秘,很政治化,不敢找外交部,这可能是我们理念上的误区。在最近的一系列人身安全、经商安全、反倾销事件中,我们通过新闻媒体欣喜地看到了奋战在第一线、为自己的同胞排忧解难的外交官们。他们为这些事件的圆满解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有机会,我们这些企业,尤其是在海外有业务、有投资的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外交部门的联系,要在他们的帮助下来做强做大我们的民族企业。今后,我们需要外交部门对民营企业给予更多关注,特别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适时进行风险的跟踪评估、预警和监视,帮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或转移风险。

  五是尽快消除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性障碍。需要重点提出的是,要简化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现在一个企业到境外投资,首先必须经过省经贸厅的批准,然后还必须通过意向投资国驻华使馆的同意,后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很可能一个民营企业看好的对外投资项目,会因使馆某商务参赞的个人因素而导致流产。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企业相比, 在政策上缺乏统一公平待遇,审批程序繁杂,且多家管理,经常会为此延误商机。如果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与业界同仁交流几个意见

  民营企业“走出去”是提升管理、加快发展的好机会,但并不是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都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在我们新奥集团国际化的探索和规划的过程中,也是几上几下,研究了许多次。在这反复的过程中,让我产生很多感慨。但是借这个机会,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我还要和各位同仁简单交流一下:

  1、“走出去”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这些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具备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资本积累,有相对成熟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发展比较稳定,需要通过境外扩张来扩大事业空间。二是要拥有一个稳健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企业产权明晰,公司组织制度安排科学、妥当,适合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和管理。三是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要有国际化的人才。不管是直接从国外引进,选派人员去国外学习,还是在国内招聘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人才,或者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国内的相关教育,都应储备一批既了解国际规则、又有海外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但是从我国多数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看,采用后两种方式应该更合适一些。

  2、“走出去”需要一个明确的国际化战略思想。企业具备走出去的基本条件以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跨国经营了,因为国际化毕竟是一个战略问题,需要清晰的战略思想。一方面,不能搞盲目的“走出去”,或为“走出去”而“走出去”。关键是要通过“走出去”,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优化配置,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走高起点、远规划的路子,塑造自己在某一个行业中、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竞争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不断拓展在某些领域的发展空间,并且持续提高在这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走出去”要避免虚荣心和头脑过热。在这方面,日本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教训,8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一时“财大气粗”,大举并购美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甚至以购买美国“象征性建筑物”为荣,不少从事生产制造的企业也涉足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金融业和不动产业,结果遭到重大损失。所以我们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既不能一味低调,也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立足于企业战略发展,按照跨国经营的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化思想。

  3、“走出去”需要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国际化经营策略。大家都知道,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包括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所有企业要素都与国际接轨。所以我们民营企业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照搬国内其他公司的模式,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条件不同,就要有不同的国际化经营策略。比如对于技术主导型的企业来说,假如缺乏国际化经验,又急需进行国际化经营,那么最好是既要考虑风险,又要考虑捷径,采取低风险进入、稳步推进、逐渐实现全方位国际化的策略。我们可以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作为切入点,由此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提升企业的实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条件允许后,再由“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通过国际并购获得更先进的技术,然后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调研,尽快熟悉当地的市场、社会、文化和法律环境,同时,吸引更多的国际性人才,并在观念、机制和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具备上市的条件后,可以在境外直接融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最终实现企业的全方位国际化。

  4、“走出去”的企业和企业家要相互支持、分享信息和优化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全国工商联海外联络委员会的作用。

  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要建立真正的竞争力,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现,我们有竞争优势地方,可能有几家国内的企业在竞争,如果我们相互沟通,细分市场,搭建战略联盟,就会构建竞争优势,就会做大做强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这就会形成一种势,在国际竞争中就有更大的胜算。另一方面就是要尽量避免我们在“国际市场国内化”的一些行业,发生国内企业间恶性竞争。即使不同行业间也可以分享各自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摸索到的对特定国内政治和商业的潜规则,让大家少走弯路,支付不必要的规则成本,我想,这些工作全国工商联海外联络委员会在外教部强大外交资源的支持下,一定会做得更好。

  在过去的实践当中,我们不少民营企业经过艰苦努力,已经探索和尝试了很多种国际化的途径,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化研发、营销和服务体系,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生产、市场、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国际化,希望今后全国工商联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来交流和共享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提出还不到十年,但是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发挥着重要影响。虽然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壮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感到祖国的外交资源对海外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巨大的潜力。我们坚信,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外交部门的帮助下,不久的将来,我们民营企业阵营当中一定能够出现更多具有国际竞争的跨国公司,我们民营企业家队伍里也一定会出现更多世界级的商业精英和商业领袖,我们的国民经济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影响!

  谢谢。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