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邂逅 缤纷的世界
——第25届纳米比亚大学文化节开幕式侧记
来源:    2017-08-23 16:12
[字体: ]      打印本页

  这里是遥远、美丽的纳米比亚,

  这里是文化多元、风情怡人的原始舞台,

  这里是文化的盛宴、民族服装的盛会。

  8月的温德和克更加多情,温暖中吹来了一丝寒风,这似乎让纳米比亚大学第25届文化节的举办更具魅力。盛装打扮的纳米比亚姑娘们穿梭于人流中,年轻活力的黑人小伙激情地打击着原始的鼓乐,蓝天白云间回荡着朗朗的笑声,处处呈现出开幕式的绰约风情。

卡万戈族的男女青年在表演

  没有华丽多彩的舞台,没有浓妆艳抹的粉饰,卡万戈族的男女青年在广场上伴随着统一的韵律拉开了本届开幕式的序幕。眼睛的转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胯部的摆动和身上饰品的响声把观众们的思绪带到了活动中。

奥万博族的姑娘们在跳舞

  粉紫色裙子是奥万博族的传统服饰。奥万博族是纳米比亚最大的民族,约占纳米比亚总人口的50%。奥万博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姑娘们面对镜头表现得更加自信、随性,她们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用一个个简洁明快的肢体语言尽情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你能切身感受到给你带来的开心与快乐!

黑人小伙演唱当地歌曲

  当你还沉浸在曼妙的舞蹈中时,黑人小伙的激情演唱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观众一起欢呼雀跃,跟着节拍舞动,现场成了一片歌的海洋。

   
赫雷罗族

  随着歌曲的尾声,一片绚丽的色彩映入你的眼帘。像孔雀一样的舞步,姗姗而来的舞姿,传统的服装韵味,引领你走进好奇的世界。这是纳米比亚有名的赫雷罗族。赫雷罗族的民族服饰独树一帜,穿戴款式主要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及地长袍裙子,同时头上还顶着一顶折成的帽子,帽子两侧各有一只弯向前方的牛角状。赫雷罗族是一个非常自豪的种族,他们珍视并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据说这种沿袭殖民时期的打扮,可以让她们在过着现代生活的同时,铭记当年种族险遭灭绝的血泪史。这种服装穿戴繁琐,行走不便,加之这个民族的女性体型比较高大丰满,她们不便做大幅度的表演动作,服装成了她们的一大亮点。

   
辛巴族女性

  你被“雷”到啦吗?她和赫雷罗族原本属于一个家族,住在纳米比亚的北部和中部,在向南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辛巴族。他们一直栖身在偏远的原始环境中,维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是一个行将消失的民族。辛巴族女人至今仍然拒绝穿上衣,以袒胸露乳为美。她们把一种叫红石的原料压成粉末,加入水和牛油或羊油拌成混合物涂抹在身上或头发上,俗称“红泥人”。

   
 布须曼族

  正在表演的是布须曼人,矮小精瘦的身材、高高的颧骨、浓密卷曲呈颗粒状的头发、浅褐色皮肤是这个古老民族的特征。这个民族与纳米比亚的其它种族有相当明显的区别,他们被称为最聪明的黑人,会制作各种工艺品。他们喜欢移动、散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在文化上与其它部落没有联系,依然保留着部落传统。他们以达马文化为基础,以木材为道具,选取最真实的情节为素材,表演粗犷奔放、狂野不羁,以极其独特的舞动形式,展示了充满活力的非洲舞姿。

   
纳马族

  纳米比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参与让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世界更加多彩。整个现场都有一种充满原始力量的激情穿过历史的尘埃划向你的心中,让你在抽象与现实中徘徊,时而穿越自己的祖国,时而回到眼前的场景。无论原始与粗狂,经典与时尚,舞蹈、歌曲、服装展示都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展现,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演绎了各个民族不断进取、争取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和艺术特性。

   
孔子学院师生共舞

  艺术是无国界的,文化是相融合的。“掀起你的盖头来”、“爱我中华”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歌曲大串烧、歌舞相伴引起了阵阵喝彩。孔子学院的师生共同展示了青春的风采,诠释了“汉语”的魅力,为文化节注入了活力,增添了感染力。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让中国文化在纳米比亚的大地上落地生根。

张益明大使与纳大执行校长安古拉合影

  相机瞬间的定格,再现当日的精彩。纳米比亚大学安古拉校长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大使馆对纳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对纳大发展提供的真诚帮助。张益明大使用中、英和当地语言向观众的问候更是让现场一片沸腾,一片欢呼,“中国、CHINA”的喊声震耳欲聋,掌声经久不衰。愿两国文化源远流长,让纳米比亚大学文化节成为中纳两国文化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益明大使在纳大文化节开幕式致辞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