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情相牵,中坦友谊薪火传
——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及使馆青年外交官参加“坦赞铁路行”活动侧记
来源:    2018-11-14 15:01
[字体: ]      打印本页

  中坦关系源远流长。两国自建交以来,已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友好合作历程,为谋两国人民幸福、促中非合作共赢、创世界和谐太平不断书写着壮丽篇章。

  每当提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很多时候我们会首先想起坦赞铁路,想起“坦桑尼亚”这个遥远陌生却又亲近熟悉的国家。

  很多老一辈中国人都记得,四十多年前,五万中华儿女响应国家号召,奋不顾身奔赴非洲大地,克服千难万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与非洲兄弟一起建成了这条1860.5公里长的坦赞铁路。

  这条被誉为“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的交通大干线,对坦桑尼亚、赞比亚以及南部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在自身发展尚面临诸多困难之时慷慨地向坦、赞两国伸出援手,令时任坦桑尼亚总统的尼雷尔和赞比亚首任总统卡翁达深受感动。时至今日,坦、赞两国人民仍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满怀敬意,对中国人民充满友好感情。中坦赞三国人民间的友谊因修建坦赞铁路而大为加深。

  而支持并非单方面的。1971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积极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提案通过后,时任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后任坦国总理的萨利姆博士第一个起身,热烈鼓掌欢呼。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为传承这份珍贵的友谊,弘扬坦赞铁路精神,驻坦桑尼亚使馆联合坦工程交通和通讯部、自然资源和旅游部、教育和科技部、坦赞铁路管理局等单位,于11月3日在坦举办“坦赞铁路行”民间友好活动,邀请坦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坦有关政府部门官员、当年参与坦赞铁路建设的老工人代表、主流媒体记者及驻坦使馆青年外交官、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青年志愿者等18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启动仪式于当天上午在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车站举行,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坦自然资源和旅游部部长基格万加拉、坦工程交通和通讯部副部长恩迪提耶等领导出席。大家统一身着印有中坦两国国旗和“中坦友谊万岁”字样的T恤衫。

  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在致辞中指出,坦赞铁路不仅是承载中非、中坦友谊的标志性工程,更是中坦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缅怀历史、开创未来的生动教材。她勉励两国青年学习坦赞铁路建设工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继承先烈们的革命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为推动中坦互利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基格万加拉部长在讲话中对中坦赞三国第一代领导人作出修建坦赞铁路的英明决策表示钦佩,认为坦赞铁路至今仍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表示,虽然坦赞铁路目前面临效率低下、设备老化等问题,但这些问题与当初修建铁路时遇到的困难相比微不足道,我们没有理由不让坦赞铁路变得更加高效和成功。

  启动仪式结束后,大家乘坐火车专列沿坦赞铁路前往塞卢斯自然保护区。上车时,我们对一位乘务小哥用斯瓦西里语表示感谢,他竟用中文对我们说“为人民服务”,身边的小伙伴们纷纷竖起拇指为他点赞,身后的老同志笑着说,“知道什么叫传统友谊了吧!”

  离开达市后不久,火车驶入一条长长的隧道,车厢里顿时漆黑一片。待火车驶出隧道后,同行的坦赞铁路中国专家组组长苗忠介绍说,刚才经过的隧道长205米,是1号隧道;坦赞铁路全线有22个隧道,最长的是14号隧道,位于距离达累斯萨拉姆558公里的莫罗戈罗省姆林巴地区,长817米;此外,坦赞铁路全线还建有桥梁318座、车站93个……苗组长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坦赞铁路的有关情况,通过他的介绍,大家对坦赞铁路工程之浩大有了初步认识。

  应邀参加活动的坦赞铁路老工人“老穆”(真名:Benedict Mkanyago)曾于今年7月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邀请赴华寻找当年一起修路的好兄弟“老杨”,可惜老杨已经去世。当发现老杨珍藏的照片与自己的一模一样时,老穆在电视现场泣不成声。在火车上,他再次回忆起自己与老杨的珍贵友谊,对老杨当年给予他的关心、帮助和照料深怀感激之情。他说,老杨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他会永远怀念和老杨在一起的日子。

  老穆大叔讲完后,车厢里一片寂静,人们彷佛回到了40多年前坦赞铁路建设时期,看到了两国工人并肩作战、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很多故事值得回忆,有很多情感值得珍藏。

  列车行进途中,王克大使、基格万加拉部长等领导们走进每节车厢,与两国青年亲切交谈、互动。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同唱《朋友》《天使》《我爱你,坦桑尼亚》等两国脍炙人口的歌曲。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下午1点40分左右,列车抵达终点站马塔姆布维。大家下车后,在塞卢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登上八辆中巴车进入保护区游览。大家一边聆听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近距离观看沿途不时出没的大象、长颈鹿、角马、瞪羚等野生动物。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园区参观,在惊叹之余纷纷表示,今天难得乘坐坦赞铁路了解历史,又能走进大自然观看野生动物,同时体验坦桑政府和人民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作出的努力,真是不虚此行。

  园区中,王克大使代表驻坦使馆向保护区管理局捐赠了一批办公设备和生活用品,以支持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王大使指出,塞卢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野生动物最多的保护区之一,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坦赞铁路穿越园区,可为园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园区管理人员深以为然,不住点头称赞。

  从园区返回马塔姆布维车站的途中,汽车因车轮陷入沙坑而抛锚。黄昏将至,天色渐暗,车队离火车站还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园区工作人员说,若不尽快驶出林区,我们随时都有被野兽袭击的危险。于是,大家自发下车,撸起袖子,齐心协力,经过数次发力,终于把汽车推出了沙坑。推车时整齐响亮的口号回荡在林区的山谷中,打破了山野的寂静。

  汽车驶出沙坑的那一刻,大家相拥欢呼,为即将到来的凯旋而高歌。司机萨义德振臂高呼:“Umoja ni nguvu!Umoja ni nguvu!”(斯瓦希里语: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拍拍身边的当地大学生穆萨的肩膀,对他说,中国也有“团结就是力量”这句俗语。穆萨会心一笑,用袖子擦掉头上的汗水,双手竖起了大拇指:“Udumu urafiki wa China na Tanzania!”(中坦友谊万岁!)

  中坦友谊万岁。此情此景,这句经常挂在耳边的话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那么的具体,那么的温暖人心。夜幕降临,天上繁星点点,指引我们踏上归程。

  回程路上,我们问穆萨:毕业后想做什么?他羡慕地说,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坦桑尼亚应当向中国学习,奋力追赶。他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汉语,争取毕业后到中国留学,将来做一名汉语老师,帮助更多的坦桑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

  坦赞铁路历经岁月沧桑,为中坦赞三国人民间的友谊与合作,为坦赞及周边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留下了最深刻的历史注脚。

  坦赞铁路紧紧连接着中坦两国民众的心,无声地见证着历史,已经并将不断书写关于你我他的故事,诉说中坦人民的友好情谊。坦赞铁路精神超越了肤色、宗教和国别的隔阂,把中坦赞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疑将成为新时期中坦、中非合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身处外交一线的青年外交官,我们时常在想,坦赞铁路是毛泽东主席和尼雷尔总统留给我们的宝贵政治遗产。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如何将之继承发扬,并不断造福两国人民呢?今天的纪念之旅似乎让我找到了答案。

  君不见,为修建坦赞铁路而牺牲的中国专家们已永远长眠于非洲大地,达累斯萨拉姆市郊的中国专家公墓至今引来无数中坦民众凭吊。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专家公墓凭吊时说,烈士们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铸就中坦、中非友谊丰碑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和坦赞铁路一样,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心中。

  回首激情艰苦岁月,心中感慨万千。抬头仰望晴空,新时代中坦合作正随着坦赞铁路精神的不断传承而前景无限广阔。

  时至今日,坦赞铁路的路基上依然清晰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几个醒目的大字。一切是如此的遥远而又如此的亲近。历经风雨洗礼,坦赞铁路依然坚固地屹立在坦赞两国大地上,为两国国计民生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和“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坦关系行稳致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坦友谊因坦赞铁路而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心中,中坦合作将在充满活力的两国年轻一代的努力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中坦两国一家亲,风雨同舟情相牵。新时代新征程,在坦赞铁路精神的指引下,中坦友谊必将薪火相传,谱写更加绚丽的历史篇章。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