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中方主席戴秉国在委员会第十次全会上的主旨讲话
来源:    2015-09-28 18:00
[字体: ]      打印本页

尊敬的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先生,
尊敬的俄罗斯副外长莫尔古洛夫先生,
各位与会代表、同事们:

  非常感谢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向委员会本次全会发来热情洋溢的贺辞,这体现了两国最高领导对委员会的重视和关心,也赋予我们更多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全面落实两国元首指示精神,为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深化两国民间交往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请允许我代表我本人及全体中方委员对本次全会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与会同事表示敬意,对俄方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莫斯科正值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希望我们的全会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也取得累累果实。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是1997年由两国元首倡议成立的。委员会历任主席和委员们认真贯彻两国领导人指示精神,忠实履行委员会宗旨,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促进双方务实合作、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民间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两国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几乎参加了中俄关系发展中所有的重大活动,见证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历程,发挥了中俄民间友好交往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对过去18年间为我们委员会的工作作出了贡献的双方所有同事们表示敬意和感谢,感谢两国领导人始终不渝的支持和指导。

  各位同事,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今天,两国关系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18年前的水平。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提升,各领域务实合作全面推进,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不断深化。今年,中俄元首都参加了对方举办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向全世界彰显了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政治意志。两国关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健康快速的发展时期。这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是巨大的福音。

  中俄关系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委员会的工作创造了更好的大环境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委员会的工作要与时俱进,有新的作为,新的创造,新的进步。

  去年,经两国元首批准,我和季托夫先生分别出任委员会双方主席。我们先后于去年11月和今年9月进行了两次接触和会晤。在季托夫主席去年11月访华期间,中俄双方对委员会进行了改组,委员会由7个分委会扩大为14个理事会。双方交往的领域在拓展,合作需求在上升。新成立的理事会先后与对方建立工作联系,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活动。今年4月,委员会在中国举办了“中俄中小企业论坛”,双方600多名企业家参加,期间举办了近十场专题分论坛,100多家双方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大框架下,委员会主办了“战争与少年”图片展,地方合作理事会中方单位黑龙江省成功组织了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将领同中国抗联将领后代见面会。双方媒体理事会签署合作协议,与俄方联合制作系列纪录片《中苏抗战实录》,联合直播中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健康生活方式理事会举办了“我选择运动—健康马拉松”群众健身运动。妇女理事会将于今年11月在华举办“中俄青年妇女论坛”。来俄前,中方理事会认真筹备,积极组织中方内部会议,并利用此次来俄出席全会的机会,同俄方同事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一年来,新一届委员会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力充实了委员会的工作内涵,赋予委员会以新的活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国家关系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开展民间外交。作为外交战线的一名“老兵”,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中苏关系发展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平凡过程。中苏两国人民在战争中凝结成的友谊,两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都在中国人民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迹。在两国关系出现曲折的年代里,中苏两国人民之间仍然珍藏着友好的情感。因此,后来,当两国关系开始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当双方开始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时,两国民间立即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蕴藏和流淌在两国人民之间的美好情感焕发出巨大活力和生命力,成为支撑两国关系发展的强大社会力量和民间基础。

  中俄关系的真正伟力在于两国的民众之中。我们委员会有责任尽其所能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实现中俄世代友好而竭尽努力。

  各位同事,

  在推进中苏、中俄关系发展的历程中,双方了解、熟悉对方的各类人才,包括领导人才、专业人才、语言人才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为中苏和中俄关系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有的过世了,有的退休了,有的已步入中年,今天人才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很不适应中俄关系特别是务实合作大发展的需要。根据中方很初步的调查研究情况看,中俄双方要下大功夫并采取有力、甚至是超常规政策措施,解决好影响双方交往与合作的各类人才问题。这既是现实紧迫问题,也实际上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如何解决?中方委员会还没有很成熟、很完整的意见,愿意听取俄方意见。在会后,我们也愿同俄方共同研究探讨。

  比如,可以从国家层面统筹研究和规划人才培养,制定面向未来若干年的培养纲要;签署相应的政府间协定,必要时借鉴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公派大批留学生赴苏的经验,采取非常规做法,有规模、有组织地互派可观数量的留学生,到对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进修学习;培训组织一批又一批的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到对方国家参观考察和交流;双方多渠道同步加强对中俄文翻译及有关专业人才的培训,等等。

  如果我们双方能就各类人才培养问题达成共识,可向各自政府报告,供各自政府研究和决策参考。

  我想特别说一下,去年改组后,我们的委员会队伍扩大了,合作领域拓宽了。我们的成员中,有不少有影响、有经验、长期活跃在中俄关系一线或者为中俄关系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人士。我们的委员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赋予委员会以新的活力,将委员会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各位同事,

  中俄作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和最大邻国,两国的发展离不开彼此的支持,两国人民应该也必须世代友好下去。中俄关系的未来掌握在两国人民手中。我们愿意同俄方委员会共同努力,着眼长远,面向未来,不断丰富和深化两国民间合作与交流,把中俄世代友好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两国民众的心间。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