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玻璃蛋
——记伦敦市政厅建筑
来源:    2017-01-05 22:26
[字体: ]      打印本页

  一年一度的Open House London,是伦敦优秀建筑、工程和景观对公众的大展览,迄今已举办了25年,很值得看看,只可惜有趣的项目太多,而每年开放仅有两天,时间十分有限。

  金融城的“小黄瓜”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建筑师福斯特勋爵的大作,每年开放日,观者云集,门口大排长龙,如不早做准备是难得入内的,好在福爵爷设计的大伦敦市(Greater London Authority,GLA)所在的市政厅(City Hall)也对公众开放,不如退而求其次,去看看福爵爷这个建于2002年的歪房子。

  市政厅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伦敦塔隔河相望,入口就在河南岸人行步道边,行人无需跨任何台阶,移步即可进入,足见该建筑平易近人,不似常见的政府大楼高居大台阶之上、远离公众,当然,进门后是需要安检的。市政厅楼高10层,总面积一万七千平方米,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办公空间,可容纳650人办公,市长、大伦敦议会(London Assembly)的成员及职员均在其中。建筑中央贯通上下有一中庭,一条不规则的螺旋楼梯从顶层飘逸而降,中间与各层相连,中庭的低层为议事大厅。螺旋楼梯在顶层通向名为“伦敦城起居室”的多功能厅,那里可举办集体活动、展览和聚会,其外围环绕一圈阳台,伦敦塔、塔桥和金融城的壮丽市容尽收眼底。

  市政厅外形一个主要特点是向南层层悬挑,造成与比萨斜塔一样的倾斜效果,但此为有意而为,并非基础不牢,人们不会担心它的稳定性。因为市政厅的“退缩”减少了对太阳的遮挡,步道上的行人能享受到更多的日光浴。若无现代钢结构和玻璃,以及数字化的制造技术,难以想见能有如此奇特的造型和重叠分隔而又通透敞亮的室内效果。

  市政厅由玻璃围护,内外通透,象征开放的民主政府之所在。球形外廓,比包容同样体积的立方体少了25%的表面积,意味着夏天冷气和冬天暖气的较少散失,主动与被动遮阳系统是自然通风的组成部分,地下的低温水抽上来为室内降温,向南侧偏斜获得了上一层对下一层的遮阳作用,同时也顺应日照角度,能尽量减少暴露于日照之下的屋顶面积。计算机和灯具产生的热量被回收利用,外墙选用三层低辐射透明玻璃,处处节能考虑使其比其它一般现代办公建筑的平均水平,能耗少四分之一,碳排放也低。

  福爵爷在1999年做过德国议会大厦的改造,伦敦市政厅则像是在那基础上又在形式和结构上更加不规则和更为塑性,充分体现了他不甘平凡、求新求变的心理,玩儿的就是心跳。中央大螺旋楼梯的设置,也如城市规划中的平民思想一样,城市设施和景观大家共享,到楼内的人都可以从螺旋楼梯上边走边可欣赏楼前的河景。在螺旋楼梯连接坡道从屋顶到地下连续不断,长达500米,堪与现代建筑大师赖特的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的坡道相媲美,但市政厅大楼梯是钢制及悬吊建成,走在上面有颤动感,也是现代建筑所特有,这种颤动可以在贝聿铭大师的卢浮宫的大楼梯等建筑上找到同感。提到赖特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坡道,不得不提另外一位当代大师库哈斯(咱央视大楼的设计师)做的荷兰驻德国使馆大楼,其坡道之连续及与室内室外空间的结合堪称一绝。具有了建筑是空间的雕塑、音乐是时间的雕塑的效果,大楼梯及所在中庭,颇有凝固的音乐之美,更有音乐家专为此独特空间创作乐曲,并在议事厅和大楼梯各层入口处安排乐师演奏,让人们在中庭各处游走的同时,享受乐音的流动。

  英国人有给房子起外号的习惯,除了上文的“小黄瓜”,市政厅建筑则被取了“玻璃蛋”、“气泡”、“摩托头盔”、“歪蛋”、“洋葱头”和“防护面罩”等绰号。

  福爵爷的成名可以回溯到香港汇丰银行大楼,据说在那之前他没有做过三层以上的房子,但汇丰大楼却一举成为与贝聿铭大师的香港中银大厦相对而立的高技派作品,受人崇拜,还被风水地解释为中银大厦尤如利剑化解了汇丰大楼的大炮(其实是装在屋顶的擦窗机)。福爵爷大作还有很多,比如北京机场T3航站楼、西斯罗机场T2航站楼、帝国理工主楼、千禧桥和大英博物馆中庭等等,不妨留意看看,感受典型高技派的魅力。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