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楼记”点燃“外交梦”
——写在驻英国使馆新馆舍交割仪式之际
来源:    2018-06-14 05:27
[字体: ]      打印本页

  凡名楼者,必定承载梦想。滕王阁承载了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逆境中披荆斩棘、实现远大抱负的梦想;岳阳楼承载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不懈努力的梦想。

驻英国使馆现馆舍

  在英国伦敦,也有两座楼承载了一代代中国外交人的梦想。一座是波特兰大街49号,建于1785年,由英国建筑师亚当兄弟合作设计,是英国18世纪典型的亚当风格,简洁大方,轻巧典雅,被列为英国二级保护文物。这座大楼经风历雨,跨越了三个世纪、三个时代,一直是驻英国使馆所在地。

皇家造币厂原址(1810年)

  另一座是位于金融城的皇家造币厂总部,建于1810年,主持设计的是英国著名建筑师斯默克爵士。斯默克爵士杰作众多,除皇家造币厂外,大英博物馆也是他的不朽之作。皇家造币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从建成之日起便成为金融城的地标。从1810至1975年的165年间,该建筑一直是英国皇家造币厂,肩负着19世纪铸造英镑这一“世界货币”的重任,成为彼时伦敦“世界之都”的象征。如今,这一地标性建筑将成为驻英国使馆未来的新馆舍。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房屋”。汉字中的“家”、“安”、“宁”、“宝”、“定”等字都以“房屋”为部首。就像老百姓渴望着买到好的“房屋”后安居乐业一样,驻英使馆也一直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房屋”。

  早在1879年,中国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出任第二任驻英公使,甫抵伦敦便感到临时使馆过窄,“人多屋少,苦无术也”,解决问题最好是“购一佳屋,永为我有”。曾纪泽履新不久便开始了寻找馆舍的工作。他先后在布兰司登街、沙逊房屋、蛮德费尔街、波特兰大街等多处房屋比较考察。不知道他当时是否拜访过彼时的皇家造币厂,但以清廷之弱,曾纪泽绝不可能将如此气势恢宏的建筑作为使馆馆舍。最后曾纪泽选中并租下波特兰大街49号,并订购了“货坚而价廉”的家具。就这样,在随后近140年间,历经风风雨雨,这幢亚当风格的大楼一直是驻英使馆的“家”。

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代表中国政府签署新馆舍购置合同(后排右三为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风雨飘摇中的清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走进“强起来”的新时代。中英关系也今非昔比。2015年,习近平主席成功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英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黄金时代”。购置新馆舍无疑成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一大“黄金成果”。

  2018年5月18日,这一历史性时刻将永载中英交往史册。这一天,驻英使馆举办了新馆舍房产交割仪式,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发表了《新时代,新馆舍,新目标》的讲话。刘大使认为新馆舍具有三个“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一是新时代中英关系结出的“黄金果实”,二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气派”,三是新时代中国“世界梦”的一个缩影。

刘大使在新馆舍房产交割仪式上讲话

  刘大使巧妙地将皇家造币厂(Royal Mint Court)的简称RMC,解读为“中国的不朽之作”(Right Monument of China)和“属于中国的时刻”(Right Moment of China)。这一解读引起中英各界人士的强烈共鸣:

  新馆舍是RMC(皇家造币厂)。它的购置汇集“天时、地利、人和”方得成功。中国购置新馆舍,既是投下对伦敦金融城的“信任票”,更是彰显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黄金成色”。

  新时代是RMC(属于中国的时刻)。一辈辈中华儿女追逐的“中国梦”从未离我们这么近,一代代外交人员奋斗的“外交梦”从未离我们这么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未离我们这么近。一句“属于中国的时刻”让多少外交前辈扬眉吐气,让多少海外游子热泪盈眶。

  新目标是RMC(中国的不朽之作)。中国本着对国家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外交的新目标。中国也庄重承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不朽之作”做出贡献。

驻英国使馆新馆舍主楼

  从新馆舍望去,泰晤士河就在不远处静静流淌。这条孕育了不列颠文明的大河,见证了新馆舍房产交割这一历史性时刻。的确,世界历史也是一条奔流不息、始终向前的河流。历史证明,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才能永立时代的潮头。“双楼记”点燃的“外交梦”不仅讲述了世界历史的沧桑巨变,更开启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明天的新征程!

新馆舍内院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