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驻安提瓜和巴布达使馆临时代办王尔东在安巴媒体《观点速递》发表题为《行动起来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署名文章,宣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主张和积极行动,表示中国愿支持安巴等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全文如下: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控制碳排放,并不只是为了保护地球,更是在保护自己。
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以安巴为代表的岛屿国家承受着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等带来的恶性后果。中方对此感同身受,并坚决支持安巴的关切。谈及气变和中国碳排放,我愿意阐述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一些国家试图将减排责任推卸到发展中国家头上,限制后者的发展权利,把贫富差距固定化,这在道德上邪恶的。
碳排放既要算总量,也要算人均。中国碳排放量大,绝非因为中国人生活奢侈,而是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制造业以及配套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制造业可不只是为中国人生产东西,也是为全世界生产东西。脱实就虚的西方人不能一边安心享受“中国制造”,一边肆意指责中国碳排放。我本人在中国农村长大。一个富有的西方人在某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里制造的碳排放量,就能超过我家乡一人一整天可能制造的碳排放量。一个华尔街金融白领、一个圣约翰普通蓝领,也不能施以同样的减排标准。
一些西方媒体把中国人吃肉和碳排放联系在一起,说中国人肉类消耗的增长,刺激了全球畜牧业发展,而牛、猪等动物都会大量产生碳排放。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20千克肉,欧洲国家每年60-80千克肉,中国约30千克,相比之下拥有丰富肉类资源的肯尼亚只有16千克。让天天餐桌上有着牛排猪腿的欧美和一年吃不上几次肉的穷国在减少肉食方面“一视同仁”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借口“拯救环境”而宣称中国人最好别吃肉、要求中国人“减少对肉食和乳制品的依赖”的某些西方政客,道德上是有问题的。
二是发达国家理应承担主要的减排责任。碳排放不是一天的事,其对气候的影响也是不断累积的。人均累计排放高、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更大,应负的减排义务更多。这些国家资金更充沛、技术更先进,应当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援助,而不是“过河拆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承诺2020年前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究竟落实了多少?!
三是中国减排“无需扬鞭自奋蹄”。不同于某些西方国家因为政治更替可以食言反悔,中国政府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会履行承诺,负责任地实现我们宣示的目标。
我们坚决遏制国内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决定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我们大力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中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2020年底,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3.04%。
我们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生活。截止2020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8.4%,超过了此前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以公交、地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我们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新能源占能源结构的比重。初步核算,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5.9%,比2005年大幅提升了8.5个百分点。
今年7月,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启动。这一交易体系旨在限制碳排放并给排放定价,其市场将涵盖发电、钢铁、化工和水泥等关键行业。
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后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上述目标,中国主要面临三大压力:一是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能源刚性需求压力。二是面临控煤减煤的巨大压力。2019年,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为57.7%,但与欧盟、美国、日本达峰时30%以下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实际差距。三是面临从碳达峰达到碳中和的时间远短于发达国家的压力。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从达峰到碳中和需要71年,美国需43年,而中国计划只用30年左右。
中国同安巴一样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经常是南部暴雨侵袭、洪涝成灾,北部高温酷暑、干旱难耐。中方一贯重视和理解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特殊关切和合理诉求,愿同安巴携手共同应对气变。
为此,中方愿做以下努力:
—— 助力解决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关切。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小岛屿国家应对挑战,克服困难。
—— 帮助小岛屿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等领域加大投入,提高应对新旧挑战的能力。
—— 为小岛屿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其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设立200亿人民币立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增强其使用绿色气候基金资金的能力。
正如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致辞中所说,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期待与各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